自讼

前善后随非,失于任私意。

短长莫可欺,明者未免蔽。

改过心每惮,责人夫何易。

芸苗舍己田,无获亦蹈厉。

形式: 古风

翻译

先前的行为容易受私欲影响,导致失误。
无论长短,都无法欺骗洞察力,聪明的人也会有被蒙蔽的时候。
改正错误总觉困难,指责他人却轻易得多。
耕耘别人的田地,即使没有收获,也应自我激励。

注释

前善后随:先前的善意。
非:失误。
失于:由于。
任:任由。
私意:个人私欲。
短长:事情的大小或好坏。
欺:欺骗。
明者:聪明的人。
未免:难免。
蔽:蒙蔽。
改过:改正错误。
心每:常常。
惮:害怕。
责人:指责他人。
芸苗:耕耘田地。
舍己田:别人的田地。
无获:没有收获。
亦:也。
蹈厉:自我激励,奋发。

鉴赏

这首诗名为《自讼》,出自北宋时期的文学家李复之手。这是一首反思个人修养与人际关系的五言绝句,语言简洁而深刻。我们来逐行解读其内涵:

前善后随非,失于任私意。

这两句强调了做人的一个重要原则,即一开始对他人好,后来却跟随不轨,这是由于个人私心的支配而导致的错误行为。诗人指出,人们往往因为自己的偏私而迷失方向。

短长莫可欺,明者未免蔽。

接下来的两句则表达了一个普遍的人生哲理,即在世间的事务上,不论是长是短,都不能被蒙蔽。即使是聪明的人,也有可能因为某些因素而看不清楚事物的真相。

改过心每惮,责人夫何易。

诗中的这两句,则反映了诗人对自我修正与批评他人的态度的深刻认识。想要改变自己的错误行为总是让人感到畏惧和不安;而轻易地指责别人,却又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芸苗舍己田,无获亦蹈厉。

最后两句,诗人以农事为喻,表达了自己对待个人成就与社会期望的态度。就算是弃置自己的田地,不去耕种,也不要去践踏别人的庄稼,即使没有任何收获也不要做有损他人的事情。

总体而言,《自讼》这首诗通过诗人内心的自省与外界行为的反思,探讨了个人修养、道德标准以及人际关系中的是非观。诗中所蕴含的是古代士大夫对于品行修养和社会责任的一种深刻认识。

收录诗词(459)

李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自省

理容本求妍,造次遽成丑。

兢兢早夜思,犹或失于偶。

放而不知察,美种杂稂莠。

吾居日三省,参也吾所友。

形式: 古风 押[有]韵

自暴

交际知其心,莫良占辞气。

声音施施然,已拒弗肯至。

忿戾无少容,安能喻美意。

人惧有失言,恝尔绝于世。

形式: 古风

舟行出峡先寄峡州太守荣子邕同年

几日方离峡,舟浮任所之。

江开平岸阔,天远去云迟。

心折襟分后,身存痛定时。

晚亭登至喜,归信半年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西洨晚归

今日雨晴云出溪,疏林荒僻色愀悽。

杖藜出步洨水曲,白沙细草净无泥。

渔人截流张巨网,击水惊鱼鱼更迷。

儿童喜见鱼网重,得鱼贯柳毕提携。

林竹翛翛久不到,夏笋迸篱生不齐。

或蓑或笠荷尺箠,牛羊群过乔木西。

野旷衣润露已下,回寻归径登故畦。

吾茅遥见隐暝霭,到门邻舍鸡亦栖。

形式: 古风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