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潮井

俯看沧海仰看山,相去分明霄壤间。

有井无冬亦无夏,与潮俱往又俱还。

想应透彻深无底,怪得浮沉转似环。

不用浙江亭上望,请君来此一凭栏。

形式: 七言律诗

翻译

俯瞰大海仰望山峦,两者之间天地悬殊般遥远。
这里有井四季如春,潮水来去与它同流,循环不息。
想必这井深邃无比,难怪它的水位起伏如同环形轨迹。
无需远至浙江亭眺望,邀请您在此栏杆边亲身体验。

注释

沧海:形容大海广阔无垠。
霄壤:指天空和大地,形容距离极远。
有井无冬亦无夏:形容此井四季恒温。
浮沉:比喻水位的升降。
浙江亭:地名,可能指某个观赏风景的地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站在高处远眺的景象,通过俯瞰沧海仰望山峰,将宏伟壮观展现无遗。"相去分明霄壤间"一句,生动地表达了天与地之间的距离感和层次感,体现出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

接下来的"有井无冬亦无夏"等语,写出了井水随潮汐而升降,与四季变化无关,显示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观察和理解。"想应透彻深无底,怪得浮沉转似环"则是诗人对潮汐变幻不测的感慨,通过井水的起伏,展现了自然界中动态平衡的哲思。

最后两句"不用浙江亭上望,请君来此一凭栏"表达了诗人邀友赏景的喜悦心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当前所处之地的偏爱,认为这里的景致更胜于他处。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辽阔,是一篇观察自然、感悟生命的佳作。

收录诗词(92)

马之纯(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拟岘亭诗

吾县西岘峰,亭以拟岘名。

尝见父老说,寺中有碑铭。

昔晋殷仲文,作郡有政声。

去而人思之,屐齿有馀荣。

余闻诸老说,此事不可凭。

臣子从弑逆,罪合五鼎烹。

桓玄在荆州,世为晋公卿。

一朝睨汉鼎,举兵向金陵。

是时殷仲文,实守新安城。

弃郡以从玄,惟欲事逆成。

策命九锡文,未至先经营。

桓楚既窃位,寝所地忽崩。

仲文于此时,巧言如簧笙。

其后玄事败,奔走向南荆。

仲文忧不免,奉二后还京。

叛晋复叛玄,鼠雀同偷生。

寄奴后代晋,又欲居朝廷。

出为东阳郡,怏怏无好情。

尝览镜自照,不见头颅形。

岂非从逆者,未诛先受刑。

无忌牧荆州,仲文尝趋迎。

便道不过府,无忌殊不平。

言于宋武帝,此辈谋举兵。

宋武尽族诛,流血几成坑。

襄阳羊叔子,当世之豪英。

不当拟其名,流传污吴宁。

疑别一牧守,偶与同名称。

此名若果然,山鬼怒非轻。

缅想唐戴令,政声极铿鍧。

曾有长源碑,在夫子庙庭。

曷易曰戴岘,庶以慰编氓。

称之名义当,兼可怡山灵。

尝读晋宋书,抵掌气填膺。

安得仍拟岘,千载愚民生。

形式: 古风

祀马将军竹枝辞(其六)

松山父老至今思,尝问将军归不归。

岩头草木成戈戟,雨后溪声听鼓鼙。

形式: 词牌: 竹枝

祀马将军竹枝辞(其二)

白羽青丝手自持,双鞬锦领步兵随。

几番欲到伊吾北,笑杀曹儿行路迷。

形式: 词牌: 竹枝

桂岭

桂花千树占嵌岩,绝胜淮南一小山。

竽籁有时吹木末,天香无限满人间。

悬知彼处有金粟,为见如今闻麝兰。

蹑磴缘崖期采摘,分明如向月中攀。

形式: 七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