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七首(其六)

无端懊恼,窗外莺啼晓。

懒去蹋青迟斗草,门掩东风春老。

绣绒睡上花枝,红笺写遍新词。

相是恹恹酒病,被人唤作相思。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鉴赏

这首《清平乐》(其六)由清代诗人项鸿祚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意象运用,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感与微妙心理变化。

首句“无端懊恼”直接点明了主人公的情绪状态,似乎无缘无故地感到烦恼,这种情绪的来源并未具体说明,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接着,“窗外莺啼晓”一句,以清晨窗外黄莺的啼鸣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暗示着主人公在新的一天开始时,内心仍旧难以平静。

“懒去蹋青迟斗草,门掩东风春老”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人公的情感世界。踏青和斗草本是春天里人们喜爱的活动,但在主人公眼中却成了难以启齿的负担,他选择“懒去”,甚至将门紧掩,仿佛是在逃避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反映出他对当前生活的厌倦和对未来的迷茫。这里的“春老”不仅指季节的更迭,也暗含了主人公对时光流逝、青春易逝的感慨。

“绣绒睡上花枝,红笺写遍新词”则通过具体的动作和场景,展现了主人公试图通过创作来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努力。绣绒可能是他在创作过程中使用的材料,而“红笺”则是用来书写诗歌的红色纸张。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创作的场景,也暗示了主人公希望通过文字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寻找心灵的慰藉。

最后,“相是恹恹酒病,被人唤作相思”两句,直接揭示了主人公的真实情感状态。这里的“恹恹”形容了主人公精神不振、萎靡不振的状态,而“酒病”则可能是指借酒消愁,暗示了他内心的痛苦和挣扎。同时,他也被外界称为“相思”,这既是对他的情感状态的描述,也是对他内心深处情感的认同和理解。

整体来看,这首《清平乐》(其六)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运用,深刻地展现了主人公在特定情境下的复杂心理和情感体验,以及他对生活态度的反思和对自我情感的探索。

收录诗词(221)

项鸿祚(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继章,后改名廷纪,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两应进士试不第,穷愁而卒,年仅三十八岁。家世业盐筴,巨富,至君渐落。鸿祚一生,大似纳兰性德。他与龚自珍同时为“西湖双杰”。其词多表现抑郁、感伤之情,著有《忆云词甲乙丙丁稿》4卷,《补遗》1卷,有光绪癸巳钱塘榆园丛刻本

  • 字:莲生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798~1835

相关古诗词

清平乐七首(其七)

倚栏凝伫,点点飞红雨。

欲减罗衣寒未去,寂寞朝朝暮暮。

桃源落日西斜,画桥平接金沙。

春水无风无浪,行人一棹天涯。

形式: 词牌: 清平乐

摸鱼儿六首(其一)

正鸳机花明昼锦,雨丝织到愁处。

杏钿狼藉青芜国,前度凤钩香污。

湖上路,问孤负、良辰美景谁家院。

残箫倦鼓,剩占岸轻桡,垂帘小榭,烟柳断肠暮。

空赢得,采壁留题秀句,凄凉醉玉风度。

旧时系马门前树,一片绿阴吹雾。

听燕语,谩说道、蔷薇后约今在否?

银筝自谱,尽付与红儿,酒边缓唱,忍泪看春去。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摸鱼儿六首(其二)

又匆匆楚乡秋到,吴侬清兴千里。

诗人但说芹羹好,何似鲈乡风味。

明镜里,漾点点、幺荷半卷冰丝缀。

筠篮带水,正碧藕初残,乌菱渐老,小摘挂船尾。

枪旗展,笑比春茶上市,输他酪乳争美。

红盐细糁凝脂滑,香满一匙生翠。

因底事,应在我、经年总未成归计。

于今倦矣,忆蟹舍灯前,鱼床笛外,晚饭有菰米。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摸鱼儿六首(其三)

问何年移根太液,冰姿隔断尘土。

轻笛塘外鸣珂散,吹尽柳堤残暑。

天澹泞,逗叶叶、新凉扇子湖边雨。

瀛洲尺五,是彩仗分红,宫沟沁绿,香影漾帘户。

凌波去,按彻霓裳卷舞,无言解笑人否?

碧筒冷注葡萄酿,中有九重仙露。

留客处,任醉折、花枝容我闲鸥鹭。

桥湾信步,并几个蜻蜓,一丛紫蓼,写入晚晴赋。

形式: 词牌: 摸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