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儿六首(其三)

问何年移根太液,冰姿隔断尘土。

轻笛塘外鸣珂散,吹尽柳堤残暑。

天澹泞,逗叶叶、新凉扇子湖边雨。

瀛洲尺五,是彩仗分红,宫沟沁绿,香影漾帘户。

凌波去,按彻霓裳卷舞,无言解笑人否?

碧筒冷注葡萄酿,中有九重仙露。

留客处,任醉折、花枝容我闲鸥鹭。

桥湾信步,并几个蜻蜓,一丛紫蓼,写入晚晴赋。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鉴赏

此诗《摸鱼儿六首(其三)》由清代诗人项鸿祚所作,描绘了一幅清新脱俗、充满诗意的画面。诗中以“问何年移根太液”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遥远而神秘的境界,仿佛在询问那株冰清玉洁的植物何时从太液池畔移植而来,其冰肌玉骨与世俗相隔,独享清雅之气。

接下来,“轻笛塘外鸣珂散,吹尽柳堤残暑”,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描绘了轻柔的笛声如同珠玉般散落在池塘之外,不仅驱散了柳堤上的余热,也仿佛洗净了尘世的烦忧,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天澹泞,逗叶叶、新凉扇子湖边雨”,进一步渲染了画面的静谧与清凉,湖边细雨如扇子轻拂,带来一丝丝凉意,整个场景显得格外宁静祥和。

“瀛洲尺五,是彩仗分红,宫沟沁绿,香影漾帘户”,诗人通过对比和色彩的运用,展现了不同景物间的和谐共生,瀛洲近在咫尺,彩仗映红,宫沟则是一片翠绿,香影在帘户间荡漾,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层次分明的画卷。

“凌波去,按彻霓裳卷舞,无言解笑人否?”这一句充满了浪漫与神秘的气息,仿佛有仙子凌波微步,翩翩起舞,却无语,是否能理解人间的欢笑与悲愁?

“碧筒冷注葡萄酿,中有九重仙露”,诗人以碧筒盛装葡萄美酒,其中蕴含着九重仙露,既体现了酒的醇厚,又赋予了仙气,增添了诗的意境之美。

最后,“留客处,任醉折、花枝容我闲鸥鹭。桥湾信步,并几个蜻蜓,一丛紫蓼,写入晚晴赋。”诗人邀请客人在此留下,随意折取花枝,与悠闲的鸥鹭共处,沿着弯曲的小桥漫步,欣赏着几只蜻蜓、一丛紫蓼,这一切都被晚晴的光辉所照亮,成为一幅动人的画卷,被诗人巧妙地融入了晚晴的诗篇之中。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热爱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情感。

收录诗词(221)

项鸿祚(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继章,后改名廷纪,道光十二年(1832)举人,两应进士试不第,穷愁而卒,年仅三十八岁。家世业盐筴,巨富,至君渐落。鸿祚一生,大似纳兰性德。他与龚自珍同时为“西湖双杰”。其词多表现抑郁、感伤之情,著有《忆云词甲乙丙丁稿》4卷,《补遗》1卷,有光绪癸巳钱塘榆园丛刻本

  • 字:莲生
  •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 生卒年:1798~1835

相关古诗词

摸鱼儿六首(其四)

幸先生移居未遂,孤山终属和靖。

玉簪也抱冬青恨,名士几人心冷。

还试省,记冻雨、荒词遗象今谁认?

重来系艇,怪梅坞栖云,鹤栏占水,倒浸一楼影。

巢居阁,结屋编篱觕定,小窗邀我同凭。

他年野志搜嘉话,剩有君词为证。

都莫问,且倚醉、临高酒薄风唤醒。

暗香半岭,正清磬初圆,画船催散,月到万花顶。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摸鱼儿六首(其五)

正萧疏冷枫吹尽,惊寒又掠江渚。

旧时青眼曾相识,可惜年华迟暮。

君看取,看堤上、高楼红袖还凭否?

离愁满树,剩冉冉斜阳,罗罗远水,点点暝鸦去。

春前怨,误向章台梦雨,绿窗多少人妒。

如今羞见东风面,悔不学他飞絮。

随陌路,吹散了、漫天漫地无寻处。

断魂几许,只燕燕莺莺,者回重到,定诉此情苦。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摸鱼儿六首(其六)

染空青垂垂细柳,柳丝系梦多少。

钓竿欲拂珊瑚树,忍向江湖终老。

留画稿,有词客、关情泪满池塘草。

烟昏露晓,怪妙笔通灵,飞鸿一去,难认旧时爪。

谁收拾,锦轴签题尚好,竹林小阮重到。

易圭还砚寻常事,翰墨因缘易了。

休懊恼,记出水、芙蕖曾写黄筌照。

遗踪未杳,倩渔弟渔兄,寻消问息,相见共倾倒。

形式: 词牌: 摸鱼儿

太常引二首(其一)

野桃开后柳飞绵,长自负春妍。

费尽买花钱,禁多少、风天雨天。

碧城十二,红桥廿四,往事总凄然。

梦也不曾圆,只檐月、看人自眠。

形式: 词牌: 太常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