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徐生之渑池

河南地望雄西京,相公好贤天下称。

吹嘘死灰生气燄,谈笑暖律回严凝。

曾陪樽俎被顾盻,罗列台阁皆名卿。

徐生南国后来秀,得官古县依崤陵。

脚靴手板实卑贱,贤俊未可吏事绳。

携文百篇赴知己,西望未到气已增。

我昔初官便伊洛,当时意气尤骄矜。

主人乐士喜文学,幕府最盛多交朋。

园林相映花百种,都邑四顾山千层。

朝行绿槐听流水,夜饮翠幕张红灯。

尔来飘流二十载,鬓发萧索垂霜冰。

同时并游在者几,旧事欲说无人应。

文章无用等画虎,名誉过耳如飞蝇。

荣华万事不入眼,忧患百虑来填膺。

羡子年少正得路,有如扶桑初日升。

名高场屋已得俊,世有龙门今复登。

出门相送亲与友,何异篱鴳瞻云鹏。

嗟吾笔砚久已格,感激短章因子兴。

形式: 古风

翻译

河南之地声名显赫如西京,大人喜好贤才天下皆知。
您的威望能唤醒沉寂的热情,谈笑间化解冬日的严寒。
曾共您宴饮,备受您的关注,朝廷重臣皆是您的座上宾。
徐生才华出众,如同南方后起之秀,在崤陵古县任职。
尽管出身低微,但不可仅凭卑贱衡量贤良,他们未必适合做官。
带着上百篇文章去寻找知音,西望远方,心志激昂。
我初入仕途时在伊洛任职,那时意气风发,自视甚高。
主人喜爱文人,幕府人才济济,朋友众多。
园林中百花争艳,城郭四周群山连绵。
早晨走过绿槐,聆听流水声,夜晚则在翠幕下设宴挂红灯。
二十年来漂泊不定,如今两鬓斑白,如霜似冰。
当年一同游历的朋友,如今所剩无几,往事无人述说。
文章虽好比画虎难成真,名声过耳,犹如飞蝇。
荣华富贵都不再吸引我,忧虑之事却堆积心中。
羡慕你年轻有为,前程似锦,如同初升的扶桑朝阳。
你在科举场上名声大噪,又登龙门,成就非凡。
离别时亲朋好友相送,如同篱笆中的小鸟仰望大鹏。
感叹我的笔墨久已无韵,因你的事迹而激发创作热情。

注释

地望:声望、地位。
好贤:喜好贤才。
樽俎:古代酒器,借指宴席。
顾盻:注视、关注。
名卿:有名望的官员。
飘流:漂泊。
萧索:稀疏、零落。
场屋:科举考试场所。
龙门:科举及第的象征。
篱鴳:比喻地位低微的人。
感激:感动激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送徐生之渑池》,表达了对徐生才华横溢和前途光明的赞赏,以及对自己往昔豪情与如今落魄的对比感慨。诗中以“河南地望雄西京”起笔,描绘了徐生所处之地的显赫背景,接着赞美了徐生的贤能和主人的赏识。诗人回忆自己年轻时的意气风发,与徐生一同游历的美好时光,但如今却感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

诗中通过“园林相映花百种”、“朝行绿槐听流水”等生动画面,展现了当时的繁华景象,与“鬓发萧索垂霜冰”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诗人感慨自己的文章无用,名誉如过眼云烟,而徐生则如日出东方,前程似锦。最后,诗人以篱鴳仰望大鹏的形象,表达对徐生远行的祝福,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境遇的无奈。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友人的鼓励,也有对自身境遇的反思,体现了欧阳修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收录诗词(1170)

欧阳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字:永叔
  • 号:醉翁
  • 籍贯: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
  • 生卒年:1007-1072

相关古诗词

送徐生秀州法曹

一笑暂相从,结交方恨晚。

犹兹簿领困,况尔东南远。

落帆淮口暮,采石江洲暖。

黄鸽可寄书,惟嗟双翅短。

形式: 古风

送章生东归

穷山荒僻人罕顾,子以一身千里来。

问子之勤何所欲,自惭报子无琼瑰。

非徒多难学久废,世事渐懒由心衰。

吴兴先生富道德,侁侁弟子皆贤材。

乡闾礼让已成俗,馀风渐被来江淮。

子年方少力可勉,往与夫子为颜回。

形式: 古风

送智蟾上人游天台

昔年在伊洛,林壑每相从。

对扫竹下榻,坐思湖上峰。

自言伊洛波,每起沧洲忆。

今兹道行游,千里东南国。

都门汴河上,柳色入青烟。

流水向淮浦,归人随越船。

东南遍林巘,万壑新流满。

小桂绿应芳,江春行已晚。

蔼蔼赤城阴,依依识古岑。

一去谁复见,石桥云雾深。

形式: 古风

送渭州王龙图

汉军十万控山河,玉帐优游暇日多。

夷狄从来怀信义,庙堂今不用干戈。

吟馀画角吹残月,醉里红灯炫绮罗。

此乐直须年少壮,嗟余心志已蹉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