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密雪犯阳和,寒阶覆短莎。
条牙摧不展,鸟舌噤应多。
变令已为失,易消如未苛。
桃花禹门水,早晚见通波。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依韵和许待制春雪》,描绘了春雪纷飞的情景。首句“密雪犯阳和”形象地写出雪花密集侵扰着春天的温暖气息,暗示了冬末春初的气候转变。次句“寒阶覆短莎”进一步描绘了雪花覆盖在台阶和矮草上的景象,营造出清冷而宁静的画面。
“条牙摧不展,鸟舌噤应多”两句,通过写植物枝条因雪压而无法舒展,以及鸟儿因寒冷而少鸣,展现了雪的严寒影响。接着,“变令已为失,易消如未苛”表达了春雪虽带来变化,但很快就会融化,仿佛并未给大地带来过多的困扰。
最后两句“桃花禹门水,早晚见通波”以桃花盛开的季节和禹门(传说中的黄河之门)的流水相映,暗示春雪过后,万物复苏,河水将重新畅通,寓意着生机勃勃的春天即将到来。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雪的景象,既有对自然的生动刻画,也寓含了对季节更替的哲理思考。
不详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出浦候波平,石尤风未止。
密雨长蒲牙,轻泥随燕子。
寒侵远客衣,岸起新痕水。
各各欲还山,还山能几里。
云归在高岭,人见是无心。
矫矫将栖鸟,遥遥傍故林。
南方虽有暖,腊月易成阴。
惟恐多风雪,幽期未可寻。
密霰来新岁,春阳气渐微。
侵庭草芽冻,纷杂雁行飞。
江寺谁开径,湖山我欲归。
雨花无六出,休怪著人衣。
百战蟠根地,双阴净梵居。
凌云枝已密,似蹼叶非疏。
影落邻僧院,风摇上客裾。
何当避烦暑,萧洒盖庭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