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修伯山居(其一)

俗子自不到,幽扉何必扃。

苔衣和月卧,山雨杂泉听。

有发徒斑白,无名入汗青。

未应閒此事,尚可扫玄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翻译

平常人自然不会来,幽深的门无需紧闭。
苔藓覆盖的门与月光共眠,山间雨声和泉水声交织。
有头发的人也已斑白,无名之人也能名留史册。
我不应对此感到清闲,还能研读深奥的经典。

注释

俗子:指普通人,非高雅之士。
幽扉:幽深的门扉,隐秘的住所。
扃:关闭,这里指不需要紧闭。
苔衣:长满苔藓的门,形容环境清冷。
斑白:形容头发花白,暗示岁月流逝。
汗青:古代用竹简写字,汗青代指史书,这里指留下历史记录。
閒:同'闲',空闲。
玄经:深奥的经典,可能指佛经或道家经典。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的生活情景。"俗子自不到,幽扉何必扃",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疏离,以及对山居生活的自在选择,门扉无需紧闭,因为没有俗人来访。接下来的"苔衣和月卧,山雨杂泉听",通过写实的细节,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苔藓覆盖的衣物与月光同眠,聆听山间雨声和泉流声,生活简静而富有诗意。

"有发徒斑白,无名入汗青",诗人感慨自己虽然年华老去,但并未追求世俗功名,而是甘愿默默无闻,让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淡然的痕迹。最后两句"未应閒此事,尚可扫玄经",表达了诗人对学问的坚守,即使在闲暇时光,也愿意研读深奥的经典,保持精神上的充实。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平实质朴的语言,刻画了一个超脱尘世、追求内心宁静的隐士形象,体现了宋代理学崇尚自然、淡泊名利的精神风貌。

收录诗词(122)

真山民(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李生乔尝以为不愧其祖真德秀,故知姓真。自呼山民,因以称之。或云名桂芳。宋末进士。痛值乱亡,深自湮没。所至好题咏。有《集》

  • 籍贯:处州丽水

相关古诗词

杜鹃花得红字

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

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多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旧东风。

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连城春夜留别张建溪

飞絮游丝客子心,连城那忍遽分襟。

青灯应见诗情苦,浊酒不如交味深。

一榻暖风栖竹屋,半阑淡月立花阴。

离怀今夜先收拾,尽付明朝马上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閒中

敢咎章缝解误人,甘于閒处著閒身。

腹中书在温仍熟,梦里诗成记不真。

引鹤徐行三径晓,约梅同醉一壶春。

今朝有喜谁知得,新换衔头号散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閒吟初冬

一架琴书一笔床,杜门荏苒送年光。

囊空尽可偿诗债,脚倦犹能入醉乡。

既老菊花偏耐久,未开梅蕊已先香。

眼边管领閒风景,不识人间更有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