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苏道士

七十臞仙鬓未秋,肯来为我说真休。

归欤恐负青山约,跨鹤吹笙挽不留。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翻译

一位年逾古稀但精神矍铄的老仙翁,他的鬓发还未显出秋意,他愿意来听我讲述真实的故事。
我担心自己不能履行回归山林的约定,他骑着鹤吹着笙,却坚决地不肯停留。

注释

七十:指年纪很大。
臞仙:形容清瘦而有道的仙人。
鬓未秋:鬓发未见斑白,表示老者年纪虽大但精神饱满。
肯来:愿意前来。
说真休:讲述真实的事情。
归欤:回归山林,指隐居生活。
恐负:担心辜负。
青山约:与大自然的约定,可能指隐居生活的承诺。
跨鹤:骑着仙鹤。
吹笙:吹奏笙箫。
挽不留:挽留不住,坚决离开。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史弥宁创作的《送苏道士》,通过诗中流露出的意境和情感,我们可以窥见诗人的高洁品格与深厚的情谊。

"七十臞仙鬓未秋,肯来为我说真休。" 这两句描绘了苏道士虽然年逾古稀,但仍旧保持着一头如同仙人的美丽发鬓,并且愿意亲自来到诗人身边,倾诉心中所思所感的真诚与宁静。这不仅彰显了苏道士的高雅气质,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这位道士的敬重之情。

"归欤恐负青山约,跨鹤吹笙挽不留。"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苏道士离别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归欤"一词即带有一种哀求,希望苏道士不要离开;而"恐负青山约"则是担心自己不能实现与苏道士之间的情谊,这里的"青山约"象征着坚定而长久的承诺。最后两句中的"跨鹤吹笙挽不留",则通过仙境般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这次别离的无限惆怅和不舍,仿佛即使是乘坐仙鹤,也无法带走心中对苏道士的思念。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对人物品性的刻画,展示了诗人与苏道士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于朋友离别时所产生的复杂情感。

收录诗词(181)

史弥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闻笛

卸帆沽酒荻花村,水色天光净不分。

霜月凄凉何许笛,一声吹裂洞庭云。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文]韵

香涧老衲示似玉林首倡极道竹溪宴月之乐玉林勉以属和(其二)

孤令青莲欠所亲,月边和影是三人。

何如洗盏溪光里,弟劝兄酬汎玉轮。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香涧老衲示似玉林首倡极道竹溪宴月之乐玉林勉以属和(其一)

长松翠竹拱晴波,不饮其如月色何。

珍重阿连能好事,高轩携酒夜深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夏日小酌

拓窗一粲俯晴川,尽放薰风到酒边。

小待夜深清月上,藕花影里榜渔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