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被虏妇作(其一)

交交桑扈,交交桑扈,桑满墙阴三月暮。

去年蚕时处深闺,今年蚕时涉远路。

路傍忽闻人采桑,恨不相与携倾筐。

一身不蚕甘冻死,祇忆儿女无衣裳。

形式: 古风

翻译

忙碌的桑扈鸟儿啊,忙碌的桑扈鸟儿,三月暮春桑叶满墙阴。
去年养蚕时节我还深居闺中,今年却要走远路去采桑。
路边忽然听到有人采桑,我多想能和他们一起,把筐装满。
宁愿自己挨冻死去,只因想念孩子们没有衣裳穿。

注释

交交:形容鸟儿鸣叫的声音。
桑扈:鸟名,又名斑鸠,常在桑树上筑巢。
墙阴:墙壁的阴影处,指有遮蔽的地方。
蚕时:指养蚕的季节。
涉远路:行走遥远的路途。
倾筐:装满篮子。
祇:只,仅仅。
儿女:这里指诗人的孩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被虏妇人的内心世界,通过桑扈鸟的鸣叫和季节更迭,展现了她对家乡生活的深深怀念以及对亲人的牵挂。"交交桑扈"的起句,以鸟声唤起对往昔蚕事的回忆,"桑满墙阴三月暮"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女子身处异乡的孤寂。诗人通过对比"去年"与"今年"的境遇,表达了从深闺到异地的艰辛转变。

"路傍忽闻人采桑"这一细节,勾起了女子对故乡采桑习俗的联想,她渴望能与家人共度此景,但现实却是"恨不相与携倾筐",只能独自承受寒冷。最后两句"一身不蚕甘冻死,祇忆儿女无衣裳"直接抒发了她的悲苦,宁愿自己受冻也不愿孩子们无衣可穿,体现出母爱的伟大和牺牲精神。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收录诗词(4)

潘文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字叔山,生卒年不详,后徒居潘桥。授步骑将领,成忠郎,他是温州历史上第一个武状元。其子潘柽(?—约1206),永嘉人,著名诗人,屡试进士未中,以父荫,得授武职,曾参建康(南京)戎幕,是永嘉“四灵”诗派的开创者,音乐家

  • 字:德久
  • 号:转庵
  • 籍贯:永嘉县昆阳乡
  • 生卒年:1126

相关古诗词

悟性寺

乱山深处出楼台,秋入群松万壑哀。

岚翠逼人清似雾,滩声落石响如雷。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题惠山

秋风萧瑟净岩扃,寂寂澄泉可鉴形。

比色未饶先玉乳,试甘应合跨中泠。

梦回春草花犹落,雪洒松窗酒乍醒。

须碾月团三百片,不辞来此汲泓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澹岩六韵奉呈逊叔侍郎兼寄惠照禅老

祝融之南近湘滨,地出天开戡翠珉。

金阙不关尘世路,丹葩争发洞宫春。

迟留杖履寻真惯,怅望烟萝入梦频。

弈罢空怀烂柯客,云深多失避秦人。

高悬石栈仙风迥,静对岩扉濯色新。

借问时翁与禅伯,如何导往许为邻。

形式: 排律 押[真]韵

岭开越峤通交趾,路转荆门入九疑。

形式: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