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谷关歌

朝出洛阳城,暮投函关道。

函关日落行人稀,满目黄云暗秋草。

此地古来西属秦,崩城败壁犹嶙峋。

牛车冉冉行不尽,更愁怪石摧车轮。

关门老子去已远,吾生学道嗟何晚。

紫气犹经旧路迷,青牛不见当时返。

只今豺虎正纵横,羽檄星驰大点兵。

徼巡司?督责苦,关下居民日夕惊。

疏林渐指新安麓,夜火人归茅店宿。

鸡鸣客起四散分,令人忽忆孟尝君。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函谷关歌》由明代诗人朱应登所作,描绘了前往函谷关途中所见之景及内心感受。

诗开篇“朝出洛阳城,暮投函关道”,以时间的推移,勾勒出诗人从东向西的行进路线,表现出旅途的漫长与艰辛。接着,“函关日落行人稀,满目黄云暗秋草”两句,通过夕阳西下、行人渐少、黄云笼罩、秋草凋零的景象,渲染出一种苍凉、孤寂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时光的流逝。

“此地古来西属秦,崩城败壁犹嶙峋”则将视线拉回历史,指出函谷关自古以来就是秦地的重要门户,如今虽历经沧桑,但残存的古城墙和破败的城墙依然屹立不倒,见证着过往的辉煌与衰败。

“牛车冉冉行不尽,更愁怪石摧车轮”描绘了行进中的艰难,牛车在崎岖不平的路上缓缓前行,怪石嶙峋,随时可能损坏车轮,进一步强化了旅途的险阻。

“关门老子去已远,吾生学道嗟何晚”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追求学问或道义的迟疑与遗憾。

“紫气犹经旧路迷,青牛不见当时返”则运用典故,借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的传说,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

“只今豺虎正纵横,羽檄星驰大点兵”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战争频繁,民不聊生。

“徼巡司?督责苦,关下居民日夕惊”描述了官府的苛政与百姓的苦难,反映了社会的不公与人民的痛苦。

最后,“疏林渐指新安麓,夜火人归茅店宿。鸡鸣客起四散分,令人忽忆孟尝君”以自然景色的变换和旅途的结束,引出对古代贤者的回忆,表达了对理想人物的向往与敬仰。

整首诗通过对函谷关沿途景色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对历史、自然、人生的深刻思考,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具有浓郁的文学韵味和历史感。

收录诗词(120)

朱应登(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弘治十二年进士,除南京户部主事,历官陕西提学副使、云南参政。为人爽直,恃才傲物。诗宗盛唐,格调高古,与李梦阳、何景明并称十才子。有《凌溪集》

  • 字:升之
  • 号:凌溪
  • 籍贯:扬州府宝应
  • 生卒年:1477—1526

相关古诗词

过分水岭有怀同志

前岁南过分水关,十月天晴花满山。

今年西度分水岭,九秋积雪浮寒影。

天时南北有常运,人事蹉跎发深省。

中原日夕狼虎多,游子出门行荷戈。

鲁儒抠衣蹈白刃,汴京洒血腥黄河。

东桥作郡夷门里,南原卧家犹未起。

石亭抱璞隐城市,凫塘买田归霅水。

有怀幽咄真自知,海内论心竟谁是。

春日淮南黄历留,丁丁伐木声相求。

此时谁遣不归去,梁令还家尚黑头。

形式: 古风

和西涯阁老寄题黄鹤楼韵兼呈□凤山中丞

楼船浮空向空泊,坐对江楼咏孤鹤。

杲日晶晶目仍远,澄波淼淼心先廓。

大别曾闻神禹凿,洞庭彭蠡相联络。

夤缘七泽入溟海,控引群山俯飞阁。

飞阁西来千万峰,钧天九奏敞龙宫。

虚传云树书能达,实少桃源路可通。

灵洲处处闻芳杜,商舶时时乘便风。

风波岁月坐超忽,回首朱颜成老翁。

我生蹇劣惭时彦,踪迹天涯已强半。

春草幽忧泣楚累,秋风归思怀张翰。

支离岁月如转蓬,廿载斯楼巳三见。

感嘅长歌崔老篇,登临省识回仙面。

兹来景物尤绝奇,江水江花净如练。

报诗中丞兴不浅,更拟乘槎上霄汉。

形式: 古风

送姚惟宁出守

十月宜阳道,风烟忆旧游。

郡斋迎远岫,城郭带寒流。

楚俗民多俭,周田岁有秋。

居民忘帝力,惟解颂邦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胡马图

堕地非凡种,房星巳动天。

千金辞大宛,万里刷幽燕。

苜蓿花初满,关山月屡圆。

将军功□□,辛苦四蹄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