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十八首(其十二)

秋深夜长,露寒月皎。

钟声短底短长底长,虫声大底大小底小。

山僧闻得,展转反侧,不寐到晓。

一片祖师心,狼藉知多少。

形式: 偈颂 押[筱]韵

翻译

秋夜漫长,露水清凉,月光皎洁。
钟声时断时续,长短交错,虫鸣声此起彼伏,大小不一。
山中的僧人听到这些,翻来覆去难以入睡,直到天明。
对于祖师的教诲,心中纷乱,究竟理解了多少呢?

注释

长:漫长。
露寒:露水带着寒意。
月皎:月亮明亮。
钟声:寺庙里的钟声。
虫声:昆虫的叫声。
大底大小底小:虫鸣声大小变化。
山僧:山中的僧人。
展转:翻来覆去。
寐:入睡。
晓:天明。
祖师心:祖师的教诲或智慧。
狼藉:散乱,纷乱。

鉴赏

这首宋朝时期的禅宗偈颂,以秋夜为背景,通过描绘深长的秋夜、寒冷的露水、明亮的月光和悠扬的钟声,营造出一种寂静而深远的氛围。"钟声短底短长底长,虫声大底大小底小"运用叠词手法,既描绘了声音的变化,也暗示了心境的起伏。山僧听到这些,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反映出他对禅理的深深思索。

"一片祖师心,狼藉知多少",这里的“祖师心”指的是禅宗祖师们的智慧和教诲,而“狼藉”则形象地表达了这种智慧的纷繁复杂,难以尽数。诗人借此表达了对佛法领悟的困惑与执着,以及对修行之路的深深探索。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引,寓禅意于日常,展现了禅修者在寂静夜晚的内心世界,体现了禅宗注重当下体验和深入内心的修行理念。

收录诗词(191)

释道璨(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颂十八首(其十一)

符不书,药不采。起死禁不祥,幸有这个在。

满院薰风夏日长,人在藕花香世界。

形式: 偈颂

偈颂十八首(其十)

闹浩浩,闲寂寂。不动一丝头,如对万人敌。

惺惺直是惺惺,历历直是历历。

捉象亦全其力,捉兔亦全其力。

形式: 偈颂

偈颂十八首(其九)

玉关度了久班师,犹向人前动鼓鼙。

只道马行荒草地,不知身已陷重围。

形式: 偈颂

偈颂十八首(其八)

临济处一杓,末山处半杓。玉本无暇,妄自雕琢。

有年无德老睦州,无端拶折云门脚。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