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道璨所作的偈颂,以禅宗大师临济和末山的风格为喻,探讨修行与悟性的关系。"临济处一杓,末山处半杓",暗示了两位大师在教诲上的不同风格,临济可能更为直接而严厉,末山则较为含蓄和深沉。"玉本无暇,妄自雕琢",意指修行者原本纯净如玉,不应过度追求外在形式或技巧,而应保持内心的自然和纯粹。
"有年无德老睦州",提到一位名叫睦州的老僧,他虽然年长但缺乏德行,暗指修行不能仅凭岁月积累,道德修养同样重要。"无端拶折云门脚",则通过比喻,描述了不恰当的教学方法可能导致弟子偏离正道,比如云门宗的典故中,如果教导过于粗暴,可能会误伤弟子的基础。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言深刻,强调禅修中的内在修炼和正确引导的重要性,体现了禅宗注重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教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