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杨学士

神仙簿上愧非夫,诏作疑丹两入炉。

诗里几曾吟芍药,花中方得见菖蒲。

阳春唱后应无曲,明月圆来别是珠。

莫下蓬山不回首,东风犹待重抟扶。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翻译

在神仙的名录中,我感到惭愧,因为我不配,两次被召去炼制疑似仙丹。
诗中从未吟咏过芍药,只有在花的世界里,我才得以遇见菖蒲。
阳春白雪般的高雅曲调之后,再无其他歌曲,明月圆满之时,它独自闪耀如明珠。
不要永远留在蓬莱山而不回头,春风还在等待,期待再次助我飞翔。

注释

簿上:名录、名册。
愧非夫:感到惭愧,认为自己不够资格。
疑丹:疑似仙丹,可能指修炼或炼制药材。
阳春:比喻高雅的音乐或诗歌。
蓬山:传说中的仙山,如蓬莱。
东风:象征春天的风,也寓指助力。

鉴赏

这是一首富含仙境意象和诗人个人情感的诗句,体现了诗人对仙道修炼和自然美景的向往。开篇“神仙簿上愧非夫,诏作疑丹两入炉”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未能达到仙界境界的自谦,以及对煉制仙丹的尝试,这既是对道家修炼传说的遵循,也透露出诗人内心对于永生不老的追求。

接着“诗里几曾吟芍药,花中方得见菖蒲”则是在自然景物中寻找灵感和仙境的影子。这里的“芍药”与“菖蒲”都是中国古代常用来象征高洁或超凡脱俗之物,通过吟咏这些花卉,诗人试图在文学创作中接近自己心中的仙界。

“阳春唱后应无曲,明月圆来别是珠”一句,则是在描述诗后的宁静与满足,以及对自然美景的赞叹。阳春之后,歌声停歇,万物复苏,这份平和之感,是诗人对于生活的一种期待;而“明月圆来别是珠”,则是将明亮如同珠玉般的圆月比喻为超凡脱俗的存在。

最后,“莫下蓬山不回首,东风犹待重抟扶”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和未来的一种态度。蓬山即蓬莱仙岛,是中国神话中的仙境之所;“莫下蓬山”暗示着诗人对那份仙境的留恋不舍,而“东风犹待重抟扶”,则是在期待着能够再次得到助力,重返那个理想世界。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美景与仙界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永恒的深切渴望,以及对文学创作中寻找灵感和心灵寄托的执着。

收录诗词(209)

黄滔(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唐五代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福建文坛盟主”、闽中“文章初祖”。《四库全书》收《黄御史集》10卷,附录1卷

  • 字:文江
  • 籍贯:莆田城内前埭(今荔城区东里巷)
  • 生卒年:840~911

相关古诗词

酬俞钧

乡书一忝荐延恩,二纪三朝泣省门。

虽忝立名经圣鉴,敢期兴咏叠嘉言。

莫论蟾月无梯接,大底龙津有浪翻。

今日朝廷推草泽,伫君承诏出云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酬徐正字夤

已免蹉跎负岁华,敢辞霜鬓雪呈花。

名从两榜考升第,官自三台追起家。

疋马有期归辇毂,故山无计恋桑麻。

莫言蓬阁从容久,披处终知金在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题山居逸人

十亩馀芦苇,新秋看雪霜。

世人谁到此,尘念自应忘。

斜日风收钓,深秋雨信梁。

不知双阙下,何以谓轩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题友人山居

到君栖迹所,竹径与衡门。亦在乾坤内,独无尘俗喧。

新泉浮石藓,崩壁露松根。更说寻僧处,孤峰上啸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