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日再和

常劝嬉游须及辰,莫辞巾屦染埃尘。

秪应风雨梅台上,已减前时一半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程颢所作的《后一日再和》。诗中通过劝导人们及时享受生活,不辞劳苦地参与嬉游活动,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同时,诗人也借由“梅台”这一意象,暗示了时光的流逝与季节的变化,提醒人们要把握当下,不要让美好时光在等待与犹豫中消逝。

首句“常劝嬉游须及辰”,直接点明主题,鼓励人们抓住时机,尽情享受生活中的乐趣。这里的“及辰”即指适宜的时机,强调了行动的及时性与重要性。

次句“莫辞巾屦染埃尘”,进一步阐述了参与活动的态度。诗人以“莫辞”表达了一种豁达与勇敢的精神,即使在参与嬉游的过程中可能会弄脏衣物或鞋子,也不应有所顾忌,体现了对生活的热情与投入。

第三句“秪应风雨梅台上”,通过描绘梅台在风雨中的景象,营造了一种略带凄凉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季节的更迭。这里的“秪应”表示只能如此,暗含着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最后一句“已减前时一半春”,总结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在经历了风雨之后,梅台上的春色已经减少了一半,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色变化的描述,也是对人生短暂与易逝的深刻反思。诗人借此提醒读者,时间宝贵,应当珍惜眼前的美好,不要让等待与犹豫成为遗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间的珍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70)

程颢(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学者称明道先生。神宗朝任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反对王安石新政。提出“天者理也”和“只心便是天,尽之便知性”的命题,认为“仁者浑然与物同体,义礼知信皆仁也”,识得此理,便须“以诚敬存之”(同上)。倡导“传心”说。承认“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   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亲撰及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收入《二程全书》

  • 字:伯淳
  • 籍贯:洛阳(今属河南)
  • 生卒年:1032-1085

相关古诗词

春日江上

新蒲嫩柳满汀洲,春入渔舟一棹浮。

云幕倒遮天外日,风帘轻飏竹间楼。

望穷远岫微茫见,兴逐归槎汗漫游。

不畏蛟螭起波浪,却怜清泚向东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下白径岭先寄孔周翰郎中

骤经微雨过芳郊,转觉长河气象豪。

归骑已登吴坂峻,飞云犹认华山高。

门前岐路通西国,城上楼台压巨涛。

欲问甘棠旧风化,主人邀客醉香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盆荷二首(其一)

庭下竹青青,盆荷水面平。

谁言无远趣,自觉有馀清。

影倒假山翠,波光朝日明。

涟漪尤绿净,凉吹夜来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盆荷二首(其二)

衡茅岑寂掩柴关,庭下萧疏竹数竿。

狭地难容大池沼,浅盆聊作小波澜。

澄澄皓月供宵影,瑟瑟凉风助晓寒。

不校蹄涔与沧海,未知清兴有谁安。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