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陈景贤

一剑挂寒壁,艰危气不衰。

鬓痕朝镜觉,书味夜灯知。

梦断潮生枕,愁新雁入诗。

思君心欲折,又负菊花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一把剑挂在寒冷的墙壁上,即使面临艰难险境,气势也不减。
早晨照镜子时,鬓边的白发让我意识到岁月的流逝;夜晚读书时,灯光下的书香告诉我知识的力量。
梦境中海潮涌上枕头,使我醒来,新愁涌上心头,仿佛大雁入诗,增添了忧思。
思念你的心情如此深切,几乎要折断这颗心,却又错过了赏菊的好时节。

注释

挂:悬挂。
艰危:艰难危险。
鬓痕:鬓角的白发痕迹。
书味:书卷的气息。
梦断:梦醒。
雁入诗:雁的形象被写入诗中,象征离愁。
心欲折:心情沉重,几乎要碎裂。
菊花期:指秋季赏菊的时节。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林景熙所作的《答陈景贤》,以剑、书、梦境、雁和菊花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坚韧不屈的精神风貌以及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首句“一剑挂寒壁”,描绘出一把宝剑悬挂在冷峻的墙壁上,象征着诗人的刚毅与不凡。次句“艰危气不衰”则进一步强调了在艰难困苦中诗人仍然保持着昂扬的斗志。

颔联“鬓痕朝镜觉,书味夜灯知”,通过早晨镜中的白发和夜晚读书的灯光,展现了诗人岁月流转中对知识的追求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颈联“梦断潮生枕,愁新雁入诗”,借潮水涌动和大雁南飞,寄托了诗人梦醒时分的孤寂与愁绪,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尾联“思君心欲折,又负菊花期”,诗人表达出对友人陈景贤的深切思念,同时惋惜未能共度重阳赏菊的美好时光,流露出淡淡的遗憾。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富有深沉的人生哲理。

收录诗词(312)

林景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德阳,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 字:德暘
  • 号:霁山
  • 籍贯:温州平阳(今属浙江)
  • 生卒年:1242~1310

相关古诗词

简卫山斋

虎林一倾盖,草窗雪初残。

酒酣夜剪烛,妙语铿琅玕。

回首隔吴越,清风渺难攀。

焉知白首馀,远访沧波间。

大鹏九万里,神骏十二闲。

天风非不高,乃乐烟水宽。

乾坤寄一斋,江湖浮九山。

何当蹑飞佩,跨鹤青云端。

形式: 古风

酬合沙徐君寅

归鹤悠悠度海迟,閒来野寺看僧棋。

乡心荔子薰风国,客路槐花细雨时。

天地一身愁自语,江湖诸老澹相知。

乌丝醉后淋漓墨,片月娟娟照砚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酬谢皋父见寄

入山采芝薇,豺虎据我丘。

入海寻蓬莱,鲸鲵掀我舟。

山海两有碍,独立凝远愁。

美人渺天西,瑶音寄青羽。

自言招客星,寒川钓烟雨。

风雅一手提,学子屦满户。

行行古台上,仰天哭所思。

馀哀散林木,此意谁能知。

夜梦绕勾越,落日冬青枝。

形式: 古风

锦屏山

锦障郁嵯峨,秀出城之西。

直是神气积,宛若屏障开。

苍翠接重壤,上与浮云齐。

幽花被晴壁,古树攲层崖。

下有张夫子,读书事幽栖。

于今几百岁,衣冠世多才。

伟哉据名胜,林泉足徘徊。

兹晨幸休暇,杖屦同攀跻。

和风袭轻裾,好鸟鸣喈喈。

勇往遽忘疲,穷深陟崔嵬。

极目万里外,顿觉群山低。

长啸倚苍松,畅然舒我怀。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