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屏山

锦障郁嵯峨,秀出城之西。

直是神气积,宛若屏障开。

苍翠接重壤,上与浮云齐。

幽花被晴壁,古树攲层崖。

下有张夫子,读书事幽栖。

于今几百岁,衣冠世多才。

伟哉据名胜,林泉足徘徊。

兹晨幸休暇,杖屦同攀跻。

和风袭轻裾,好鸟鸣喈喈。

勇往遽忘疲,穷深陟崔嵬。

极目万里外,顿觉群山低。

长啸倚苍松,畅然舒我怀。

形式: 古风

翻译

锦绣屏障般巍峨耸立,秀丽独在城西边。
仿佛神灵的气息凝聚,如同天然屏障豁然展开。
苍翠的树木连绵大地,顶端直插云端天际。
幽静的花朵装饰着晴朗的石壁,古老的树木斜倚层层崖壁。
山下有张夫子,沉浸书海,隐居于此。
至今已数百载,这里人才辈出,衣冠济济。
多么壮观,占据着名胜之地,山林泉石令人流连忘返。
今日有幸得空闲,手杖步履一同攀登。
和煦微风吹动轻薄衣襟,悦耳鸟鸣声声入耳。
勇往直前,疲惫全忘,深入幽境攀爬险峻。
极目远眺万里之外,群山顿时显得矮小。
倚靠青松,放声长啸,心中舒畅无比。

注释

锦障:锦绣般的屏障。
嵯峨:形容山势高峻。
神气积:神灵的气息凝聚。
屏障开:像天然屏障一样展开。
重壤:厚重的土地。
浮云齐:与云层相齐。
幽花:幽静的花朵。
晴壁:晴朗的石壁。
张夫子:指张姓的隐士。
衣冠:古代士人的服饰,代指人才。
林泉足徘徊:山林泉石足以让人流连。
杖屦:拐杖和鞋子,代指步行。
和风:温暖的微风。
轻裾:轻薄的衣襟。
好鸟:美丽的鸟儿。
崔嵬:形容山势险峻。
长啸:大声呼啸。
畅然:舒畅愉快的样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锦屏山的壮丽景色,山势巍峨,仿佛天然屏障,青翠连绵,直插云霄。山中古树幽花,环境清幽,张夫子曾在此隐居读书,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蕴。诗人林景熙在百忙之中得以闲暇,与友人一同登山,感受到和风轻拂,鸟语花香,尽管路途崎岖,却毫无倦意。登高远望,群山尽收眼底,令人心胸开阔,倚松长啸,诗人的情感得到了充分的抒发。整体而言,这是一首赞美自然美景并寓含人生哲理的山水诗,体现了宋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

收录诗词(312)

林景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作德阳,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 字:德暘
  • 号:霁山
  • 籍贯:温州平阳(今属浙江)
  • 生卒年:1242~1310

相关古诗词

谒陆宣公祠

冰玉为骨秋为神,堂堂内相真天人。

谏草数百垂清芬,仁义一洗功利尘。

刳肝沥血空排云,白日不鉴吾忠勤。

奉天诏下哀痛新,将士感泣天亦闻。

皇威雷动清九垠,一纸可敌百万军。

草茅学古期致君,以额扣阍九虎嗔。

玉堂云雾当华津,耿耿何不批龙鳞。

一尊酹古凄夕曛,鹓湖之水春复春。

形式: 古风

端午次韵怀古或疑屈原曹娥死非正命是不知杀身成仁者也并为发之

葵榴入眼明,得酒慰衰齿。

胡为浪自悲,怀古泪纷委。

湘江沈忠臣,越江沈孝子。

沈骨不沈名,清风两江水。

或云非正命,是昧舍生理。

归全岂发肤,所惧本心毁。

哭父天为惊,忧君国将燬。

于焉偷吾生,何以立戴履。

脩短在百年,芳秽垂千纪。

之人死犹生,滔滔真死矣。

形式: 古风 押[纸]韵

蔡琰归汉图

文姬别胡地,一骑轻南驰。

伤哉贤王北,一骑挟二儿。

二儿抱父啼,问母何所之。

停鞭屡回首,重会知无期。

孰云天壤内,野心无人彝。

凡物以类偶,湿化犹相随。

穹庐况万里,日暮惊沙吹。

惜哉辨琴智,不辨华与夷。

纵怜形势迫,难掩节义亏。

独有思汉心,写入哀弦知。

一朝天使至,千金赎蛾眉。

雨露洗腥瘢,阳和变愁姿。

出关拜汉月,照妾心苦悲。

妾心倘未白,何以觐彤墀。

狐死尚首丘,越鸟终南枝。

如何李都尉,没齿阴山陲。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题水云深处

霏霏弄閒态,滟滟扬素纹。

幽人不可即,但见水与云。

苍狗纷世情,瞿塘在平地。

所以盟白鸥,万荷最深处。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