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至鄮山桥时所见之景,充满了深沉的自然与历史的韵味。
首联“望城三十里,野寺鄮山桥”,开篇即以远眺之景引入,三十里之外的城市轮廓渐显,而鄮山桥旁的野寺则显得格外静谧,为整首诗奠定了宁静的基调。
颔联“废垒官奴县,残碑至正朝”中,“废垒”和“残碑”两词,不仅勾勒出历史的沧桑感,也暗示了鄮山桥周边曾有的繁华与变迁。官奴县的废弃与至正朝的残碑,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让读者不禁思考历史的流转与时间的无情。
颈联“青山来欲暮,秋水未全消”将视线转向自然景色,夕阳西下,青山渐渐被夜色笼罩,而秋水虽已接近平静,但似乎还有余波未尽,这既是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也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尾联“坱北风烟,扁舟思寂寥”则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表达。北风卷起的烟尘,与孤舟独行于水面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又深邃的氛围。诗人通过这一场景,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鄮山桥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