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正觉所作的偈颂,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阿那"可能指的是宇宙的起源或根本,"祖"则象征着根源和始祖。"位崇家谱"暗示了其在宇宙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诗人强调了"二仪之根,万象之母",即天地万物的根源,体现了道家或佛教中万物生于太极、母性包容的观念。
"建化门未要转机,实际地如何进步",这里可能是在说世间万物的变化并非出于外在的干预,而是遵循自然法则,强调内在的自我提升和进化。"青山一线路相通"描绘了一种深远而连贯的自然联系,可能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宇宙的统一。
最后两句"月落寒猿啼断处",通过月落和寒猿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寂静而深远的意境,寓言着生命的孤独与无常,也暗示着修行者应深入体悟自然与内心世界的关系,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融合了哲学思考与自然景观,展现了释正觉对生命、宇宙和修行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