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吟

林下故无知,唯知二月期。

酒尝新熟后,花赏半开时。

只有醺酣趣,殊无烂漫悲。

谁能将此景,长贮在心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树林之下原本无知觉,只知期待着二月的到来。
等到新酿的酒变得醇厚,我们欣赏花朵半开的娇艳。
只有沉醉的欢乐,没有凋零的哀伤。
谁能将这份景色,长久地珍藏在心底。

注释

林下:指代树林之中。
故:原本。
无知:没有知觉或意识。
唯知:只知道。
二月期:二月的时节。
酒尝:品尝新酿的酒。
新熟后:酒酿得足够醇厚之后。
花赏:赏花。
半开时:花朵刚刚开放的时候。
醺酣趣:沉醉的快乐。
殊无:完全没有。
烂漫悲:凋零的悲伤。
谁:任何人。
能:能够。
将:保存。
此景:眼前的景象。
长贮:长久地保存。
心脾:内心深处。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二月吟》,描绘了诗人对春天二月的喜爱之情。首句“林下故无知”暗示了自然界的宁静与无知,而人却能感知到这个美好的时节。“唯知二月期”表达了诗人对二月的独特钟情,认为这是个值得期待和庆祝的月份。

接下来的两句“酒尝新熟后,花赏半开时”,细致入微地描绘了诗人享受生活的场景:品味新酿美酒,在花朵含苞待放之际欣赏其娇艳。这里的“新熟”和“半开”都富有诗意,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韵味。

“只有醺酣趣,殊无烂漫悲”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他沉醉于美景之中,没有丝毫的悲伤情绪,只有纯粹的欢愉。“醺酣”一词形象地刻画了诗人陶醉的状态,而“殊无烂漫悲”则强调了这种心境的纯净。

最后,“谁能将此景,长贮在心脾”以问句收尾,诗人感慨谁能留住这美好的春光,让它永远留在心中。这不仅是对眼前景色的留恋,也是对人生美好瞬间的珍视。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春天二月的喜爱和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人生长有两般愁

人生长有两般愁,愁死愁生未易休。

或向利中穷力取,或于名上尽心求。

多思唯恐晚得手,未老已闻先白头。

我有何功居彼上,其间掉臂独无忧。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十六日依韵酬福昌令有寄

道义相欢岂易亲,古称难处是知人。

文章不结市朝士,荣辱非关云水身。

话入精详皆物理,言无形迹尽天真。

他时洛社过从辈,图牒中添又一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十分吟(其二)

所谓十分人,须有十分事。

事苟不十分,终是未完备。

事父尽其心,事兄尽其意。

事君尽其忠,事师尽其义。

形式: 古风 押[寘]韵

又旋风吟二首(其二)

自是尧夫不善琴,非关天下少知音。

老年难做少年事,年少不知年老心。

将养精神便静坐,调停意思喜清吟。

如何医药不寻访,近日衰躯有病侵。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