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李攀龙所作的《送郭子坤别驾之庐州》其一,通过对比在学府中白发苍苍的学者与郭子坤在官场上的雄飞,表达了对郭子坤才华和仕途前景的赞赏。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雄飞出汉庭”、“知骥足”、“识屏星”等,生动地描绘了郭子坤的才能和地位。
首联“诸生垂白困谈经,何似雄飞出汉庭”,以“诸生”与“雄飞”的对比,突出了郭子坤不同于一般学者的非凡之处。这里的“垂白”不仅指头发花白的老学者,也暗含了对学术生涯的艰辛和岁月的流逝。“困谈经”则形象地描绘了学者们在学术探讨中的困顿与执着。而“雄飞出汉庭”则用历史典故,暗示郭子坤将像汉代的名臣一样,在官场上展翅高飞。
颔联“客自燕台知骥足,人从金斗识屏星”,进一步赞美郭子坤的才能。这里“燕台”和“金斗”都是古代地名,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地域和文化背景,通过这两个地点的描述,强调了郭子坤的才能被广泛认可,无论是在北方的燕台还是南方的金斗,都能被人赏识。同时,“知骥足”和“识屏星”也是对郭子坤才能的高度评价,前者比喻他如同千里马,后者则比喻他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星,才华横溢。
颈联“耆阇海外来峰色,大蜀淮西拥地形”,继续扩展郭子坤的影响力和成就。这里“耆阇”可能是指佛教中的高僧,象征着郭子坤的智慧和修为超越了一般世俗的界限;“海外来峰色”则暗示他的影响已经跨越了国界,达到了更广阔的天地。而“大蜀淮西拥地形”则可能是对郭子坤在政治或军事领域的贡献的一种隐喻,表明他在处理复杂局面时能够从容不迫,掌控全局。
尾联“匣里佩刀谁所赠,龙鸣风雨未堪听”,以郭子坤随身携带的佩刀为引子,表达了对其未来的期待和祝福。佩刀象征着权力和责任,同时也蕴含着保护和战斗的意义。这里“谁所赠”既是对赠予者的尊敬,也是对郭子坤获得这种力量的认可。而“龙鸣风雨未堪听”则是对郭子坤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困难的预示,希望他能像龙一样在风雨中保持冷静和坚定,展现出真正的英雄本色。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郭子坤个人形象的描绘和对他的才能、地位、影响力以及未来挑战的展望,展现了诗人对其深厚的情感和高度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