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居御桥南夜闻妖鸟鸣效昌黎体

都城夜半阴云黑,忽闻转毂声咿呦。

尝忆楚乡有妖鸟,一身九首如赘疣。

或时月暗过闾里,缓音低语若有求。

小儿藏头妇灭火,闭门鸡犬不尔留。

我问楚俗何苦尔,云是鬼车载鬼游。

鬼车载鬼奚所及,抽人之筋系车辀。

昔听此言未能信,欲访上天终无由。

今来中土百物正,安得遂与南方俦。

上帝因风如可达,愿令驱逐出九州。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翻译

深夜的京城乌云密布,忽然传来车轮转动的声音。
曾记得楚地有种怪鸟,长着九个脑袋像赘瘤般奇特。
有时月色昏暗经过街巷,它低声细语似乎有所祈求。
小孩们缩头妇人忙灭火,家禽家畜都不敢停留。
我询问楚地风俗为何如此,说是鬼魂乘车在游荡。
鬼魂乘车要去哪里呢?竟抽取人的筋骨系在车辕上。
过去听到这些话难以置信,想要上天探寻却无路可走。
如今中原万物繁盛,怎可能与南方的怪事相提并论。
如果上帝能随风而至,但愿他能驱赶这些恶灵离开九州。

注释

都城:古代中国的首都。
转毂:车轮转动。
妖鸟:奇异的鸟,比喻怪异的事物。
赘疣:多余、累赘的东西。
闾里:古代的街道或社区。
缓音:轻柔的声音。
鸡犬:家禽家畜。
楚俗:楚地的风俗习惯。
鬼车载鬼:民间传说中的鬼魂乘车游荡。
筋:人体的筋脉。
辀:车辕。
上天:天空,这里指神仙或天庭。
中土:中原地区。
南方:地理位置上的南方。
上帝:宗教中的最高神祇。
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州,这里泛指大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都城中的奇异景象,诗人听到阴云密布中传来怪异的车轮声,联想到楚地流传的妖鸟传说。妖鸟似有九首,月色昏暗时它会在街头巷尾低声哀求,引起居民恐慌,儿童和妇人甚至会躲避。诗人询问当地习俗,得知这是鬼魂被车载出行,据说鬼车载鬼会抽取人的筋骨系于车辕。

诗人以前对此传说半信半疑,但此刻身处中原,百物安宁,与南方的诡异气氛形成对比。他期盼上天能插手驱逐这些邪灵,让天下太平。整首诗以梅尧臣的风格,通过叙事和想象,营造出一种神秘而紧张的氛围,表达了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和对恶势力的厌恶。

收录诗词(2914)

梅尧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 籍贯:宣州宣城(今属安徽)
  • 生卒年:1002~1060

相关古诗词

冻禽

高树绕吾庐,薄暮烟气重。

将栖立傍巢,已振窥落氄。

有来同蘖枝,亦各不偎拥。

飕飕阴风寒,夜雪岂无恐。

形式: 古风 押[肿]韵

初见淮山

游宦久去国,扁舟今始还。

朝来汴口望,喜见淮上山。

断岭碧峰出,平沙白鸟闲。

南归不厌远,况在水云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初冬夜坐忆桐城山行

我昔吏桐乡,穷山使屡蹑。

路险独后来,心危常自怯。

下顾云容容,前溪未可涉。

半崖风飒然,惊鸟争堕叶。

修蔓不知名,丹实坼在荚。

林端野鼠飞,缘挽一何捷。

马行闻虎气,竖耳鼻息嗋。

遂投山家宿,骇汗衣尚浃。

归来抚童仆,前事语妻妾。

吾妻常有言,艰勤壮时业。

安慕终日间,笑媚看妇靥。

自是甘努力,于今无所慑。

老大官虽暇,失偶泪满睫。

书之空自知,城上鼓三叠。

形式: 古风

初闻蛙

朝开南篱梅,暮闻北池蛙。

何时科斗生,草根已吐牙。

只畏草叶长,其下可隐蛇。

游子且勿行,科斗成虾蟆。

形式: 古风 押[麻]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