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汉皇举遗逸,多士咸已宁。
至德不可拔,严君独湛冥。
卜筮训流俗,指归畅玄经。
闭关动元象,何必游紫庭。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吴筠的作品,名为《高士咏》之三十七。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颂扬隐逸、高洁不仕之士的诗作。
"汉皇举遗逸,多士咸已宁。" 开篇就提到了汉朝的君主对于隐逸人才的重视和推崇,许多有才能的人因此心境安宁。这两句表达了对古代贤君能够识才、容人的赞美,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
"至德不可拔,严君独湛冥。" 接下来的这两句则描绘了一位品行高洁、德行深厚却不知名的隐者形象。"至德"指的是最高的道德,而"不可拔"则强调了这种德行难以被世人所识别,"严君独湛冥"更是将这位隐者的品格比喻为深不可测的天体之象。
"卜筮训流俗,指归畅玄经。"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古籍的研究。在这里,"卜筮"是指古代的一种占卜方式,而"训流俗"则意味着用这些知识来教化世人;"指归畅玄经"则显示出诗人对于深奥哲理的探究和阐释。
"闭关动元象,何必游紫庭。"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隐逸情怀,"闭关"意味着关闭心灵之门,不再与世俗交往,而"动元象"则是指内心深处的变化和感应;"何必游紫庭"则是一种超脱尘世、不愿追求功名利禄的心态。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逸之士的颂扬,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以及对于高洁品格和深邃学问的向往。同时,也反映出当时文化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
不详
夷齐互崇让,弃国从所钦。
聿来及宗周,乃复非其心。
世浊不可处,冰清首阳岑。
采薇咏羲农,高义越古今。
周丰贵隐耀,静默尊无名。
鲁侯询政体,喻以治道精。
莅人在忠悫,疑叛由会盟。
一言达至义,千载良为程。
庞公栖鹿门,绝迹远城市。
超然风尘外,自得丘壑美。
耕凿勤厥躬,耘锄课妻子。
保兹永无患,轩冕何足纪。
邈邈河上叟,无名契虚冲。
灵关畅玄旨,万乘趋道风。
宠辱不可累,飘然在云空。
独与造化友,谁能测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