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余温卿

云散风流不自禁,天涯无路盍朋簪。

空驰上国青泥信,谁和南山白石音。

平日离愁宽带眼,讫春归思满琴心。

终回一命翩翩驾,独过嵇山锻树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云雾散去,风华不再自我控制,身处远方,何不与友共聚。
空想驰骋于京城的青石路上,却无人能共享南山悠扬的白石乐声。
日常的离别愁绪使眼睛宽广,春天归来时,思念之情充满琴弦。
最终,我将回归,轻盈地驾驭着生命,独自经过嵇山锻铁的树荫下。

注释

风流:指美好的风度、才华或时光。
盍:何不,表示建议。
上国:古代对京都的称呼。
青泥信:比喻京城的道路。
南山:泛指南方的高山,可能有象征意义。
白石音:可能指清雅的音乐,如白石溪流的声音。
带眼:形容因愁苦而眼神显得深邃。
归思:回归的思念之情。
翩翩:形容动作轻盈或举止潇洒。
嵇山:具体地点,可能有文化或历史背景。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作品,属于中唐以降文人词风的延续,其艺术风格既有豪放之气,又不失细腻之情。全诗语言流畅,意境淡远,充分体现了作者超脱俗世、寄情山水的情怀。

首句“云散风流不自禁”描绘出一种自然界万物交响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由和放纵情感的追求。紧接着“天涯无路盍朋簪”则是通过夸张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诗人面对广阔天际时的心境与孤独感。

第三句“空驰上国青泥信”中,“青泥信”可能指的是古代官道上的传递信息的方式,这里用来比喻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接下来的“谁和南山白石音”则是通过提问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声音的欣赏以及内心的孤独感。

“平日离愁宽带眼,讫春归思满琴心”两句,描绘了诗人日常生活中的离愁和对远方的思念,以及到了春天时这些思念更加浓烈,充满了琴心。这里的“琴心”不仅指的是乐器,更是内心深处的情感寄托。

最后两句“终回一命翩翩驾,独过嵇山锻树阴”,则展现出诗人面对生命旅程中的超脱与自在,以及他对自然界的深刻体验和情感投入。其中,“翩翩驾”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轻盈离去,而“独过嵇山锻树阴”则是通过具体的地理环境,强调了诗人个人的孤独旅程。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和深远的情感世界,为读者展现了一幅超然物外、与自然对话的美丽画卷。

收录诗词(1765)

王安石(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字:介甫
  • 号:半山
  • 生卒年: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相关古诗词

寄吴正仲却蒙马行之都官梅圣俞太博和寄依韵酬之

山水玄晖去后空,骚人还向此间穷。

小诗聊与论孤愤,大句安知辱两雄。

秦甲久愁荆剑利,赵兵今窘汉旗红。

背城不敢收馀烬,马首翩翩只欲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寄吴冲卿二首(其二)

塞垣花气欲飞浮,眼底纷纷绿渐抽。

悠远山川嗟我老,急难兄弟想君愁。

旧知白日诸曹满,试问红灯几客留。

时节只应无意思,亦如行路判春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寄吴冲卿二首(其一)

平生身事略相同,三岁连墙左厩中。

更得谬恩分省舍,又将衰鬓作邻翁。

联翩久傍官槐绿,契阔今看楚蓼红。

不欲与君为远别,沙台吹帽约秋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寄吴成之

绿发溪山笑语中,岂知翻手两成翁。

辛夷屋角抟香雪,踯躅冈头挽醉红。

想见旧山茅径在,追随今日板舆空。

渭阳车马嗟何及,荣禄方当与子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