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柬将寓于卫行乞食于齐有可怜之色再次韵感春五首赠之(其五)

鲁公但食粥,百口常忧煎。

金张席贵宠,奴隶乘朱轩。

丈夫例寒饿,万世无后先。

风霾天作恶,雷亦怒阗阗。

俄顷花柳静,烟暖谷鸟喧。

人事每如此,翻覆不常然。

下流多谤议,高位又疾颠。

空馀壮士志,不逐四时迁。

形式: 古风

翻译

鲁公只吃粥,全家常担忧。
权贵金张受宠爱,奴仆坐上红车轩。
男子汉本就贫寒饥饿,万代以来没有例外。
风雨天气变恶劣,雷声震怒不停歇。
转眼间花柳静谧,春烟暖和山谷鸟儿叫唤。
人世间事反复无常,常常出人意料。
地位低下常遭诽谤,高位者又易患癫狂。
只剩壮士的志向,不会随四季变迁而改变。

注释

鲁公:指鲁国公。
粥:稀饭。
百口:全家。
忧煎:忧虑煎熬。
金张:西汉显赫家族。
席贵宠:受到尊崇和宠爱。
奴隶:仆人。
朱轩:红色的车子。
丈夫:古代对男子的通称。
例:通常。
寒饿:贫穷饥饿。
万世:千秋万代。
无后先:没有先例。
风霾:风雨雾霾。
作恶:变得恶劣。
俄顷:一会儿。
花柳静:花木寂静。
人事:人间世事。
翻覆:反复。
下流:地位低微。
谤议:诽谤议论。
高位:高位者。
疾颠:疯狂病态。
壮士志:壮志。
逐:跟随。
四时迁:季节变化。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圣柬将寓于卫行乞食于齐有可怜之色再次韵感春五首赠之(其五)》。诗中,黄庭坚以鲁公(可能指某位生活清贫的贤者)为切入点,描述了他尽管每日仅以粥为食,全家仍饱受贫困之苦。诗人对比了鲁公与权贵如金张家族的奢华生活,指出贫贱之人常常被忽视,而富贵者即使骄奢淫逸,也无人过问。

接着,诗人感慨人生无常,如同天气阴晴不定,一时风云变幻,一时又雨过天晴。他以“人事每如此,翻覆不常然”表达对世间变迁的深刻理解。在社会地位上,底层人士常遭诽谤,而高官又易患得患失,这体现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复杂。

最后,诗人寄寓了对鲁公坚韧精神的赞美,虽然身处逆境,但仍怀有壮志,不受世俗变迁所动摇。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展现了黄庭坚关注民生疾苦、同情弱者的高尚情怀。

收录诗词(2359)

黄庭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号涪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 字:鲁直
  • 号:山谷道人
  • 籍贯: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
  • 生卒年:1045.8.9-1105.5.24

相关古诗词

外舅孙莘老守苏州留诗斗野亭庚申十月庭坚和

谢公所筑埭,未叹曲池平。

苏州来赋诗,句与秋气清。

僧构擅空阔,浮光飞栋甍。

维斗天司南,其下百渎倾。

贝宫产明月,含泽遍诸生。

槃礴淮海间,风烟侵十城。

籁箫吹木末,浪波沸庖烹。

我来杪摇落,霜清见鱼行。

白鸥远飞来,得我若眼明。

佳人归何时,解衣绕厢荣。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失紫竹柱杖颂

袁门西关失却柱杖,木平万载县里拾得。

恰似郑州却出曹门,何处待此左科禅客。

形式: 古风

对酒次前韵寄怀元翁

花光渐寒食,木燧催国火。

沽酒鸟劝人,怀贤吾忘我。

事往堕甑休,心知求田可。

可人不在眼,樽俎思促坐。

有生常倥偬,无暇天所课。

不解闻健饮,俄成一蓬颗。

泥钧埏万物,寒暑勤五佐。

岂其怀爱憎,私使我穷饿。

醉招魂不来,浪下巫阳些。

梦成少年嬉,走马章台左。

形式: 古风

对酒歌答谢公静

我为北海饮,君作东武吟。

看君平生用意处,萧洒定自知人心。

南阳城边雪三日,愁阴不能分皂白。

摧轮踠蹄泥数尺,城门昼开眠贾客。

移人僵尸在旦夕,谁能忍饥待食麦。

身忧天下自有人,寒士何者愁填臆。

民生正自不愿材,可乘以车可鞭策。

君不见海南水沈紫栴檀,碎身百鍊金博山。

岂如不蒙斧斤赏,老大绝崖霜雪间。

投身有用祸所集,何况四达之衢井先汲。

昨日青童天上回,手捧玉帝除书来。

一番通籍清都阙,百身书名赤城台。

飞升度世无虚日,怪我短褐趋尘埃。

顾谓彼童子,此何预人事。

但对清樽即眼开,一杯引人著胜地。

传闻官酒亦自清,径须沽取续吾瓶。

南山朝来似有意,今夜傥放春月明。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