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多景楼分楼高天一握为韵得一字楼非旧址惟东面可眺三隅暗甚时方改作榜称米元章书盖伪也语寺僧当易之

往时百仞山,丹楼丽朝日。

江天富佳致,收揽不遗一。

匆匆熙丰事,电往那可诘。

故基谁为徙,胜槩从此失。

如窥一面网,反随三凌室。

幽怀郁尘雾,老眼暗髹漆。

虽云一牛鸣,每至辄悔出。

使君改筑意,正欲名称实。

丁丁斤斧功,趁此玄月毕。

扁榜照华榱,仍须此翁笔。

形式: 古风 押[质]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多景楼变迁的感慨与思考。诗中以“往时”开篇,对比昔日的壮丽景象与今日的沧桑变化,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深深感慨。

“往时百仞山,丹楼丽朝日。”诗人回忆起往昔,山峰巍峨,红瓦高楼在朝阳下熠熠生辉,景象壮观而美好。

“江天富佳致,收揽不遗一。”江水与天空相接,充满着丰富的自然美景,所有美好的景色都被尽收眼底。

然而,“匆匆熙丰事,电往那可诘。”世事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往日的繁华与辉煌已不可追寻。

“故基谁为徙,胜槩从此失。”昔日的遗迹被搬迁或遗忘,原有的胜景也随之消失,令人惋惜。

“如窥一面网,反随三凌室。”仿佛窥视到一张巨大的网,却发现自己反而被束缚在三棱形的房间内,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束缚与无奈。

“幽怀郁尘雾,老眼暗髹漆。”诗人的心境如同被尘雾笼罩,视线模糊,仿佛老眼蒙上了油漆,难以看清前方的道路。

“虽云一牛鸣,每至辄悔出。”即使听到远处传来的一声牛鸣,也常常后悔自己走出宁静之所。

“使君改筑意,正欲名称实。”地方官员想要改变建筑的目的,是为了名副其实,让实际与名声相符。

“丁丁斤斧功,趁此玄月毕。”通过砍伐木材的声响,展现了改筑工程的辛勤与紧迫,希望能在农历十一月完成。

“扁榜照华榱,仍须此翁笔。”新立的匾额照亮了华丽的屋檐,但仍然需要这位老先生的书法来题写,体现了对传统艺术的尊重与传承。

整首诗通过对多景楼变迁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变迁、自然美景消逝以及传统文化价值的深刻思考。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表达了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对现实困境的反思。

收录诗词(389)

周孚(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寓居丹徒。孝宗乾道二年进士。淳熙初,官至真州教授。工诗,文章不事雕绘。有《蠹斋铅刀编》

  • 字:信道
  • 号:蠹斋
  • 籍贯:济南
  • 生卒年:1135—1177

相关古诗词

步至石翁山送江亭下赠同游是山予意昔有石姓居之今说怪甚

蜿蜒一径踏苍龙,趁此霜林叶未红。

翠壁嘘云疑欲雨,沧江翻浪故多风。

凄凉遗事从谁问,邂逅清游与子同。

会向诗翁觅新句,落霞孤鹜本非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次韵史康时见赠

两屦下峨岷,旧闻渠可人。

相逢老史族,仍是少公亲。

浊酒能浇月,新诗不负春。

旁观还伎痒,吾亦捧心颦。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次知府侍郎九日登送江亭韵

兹山耸孤秀,正自惬公心。

顿觉天能近,都亡地可临。

烟江殊衮衮,霜柳尚沉沉。

但恨无陶谢,芳醪只独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寄辛幼安二首(其一)

我屋与君室,济河南北州。

相逢楚天晚,却看蜀江流。

老境浑能迫,妖氛竟未收。

何时一廛地,归种故园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