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闻笛

孤城笛满林,断续共霜砧。

夜月降羌泪,秋风老将心。

静过寒垒遍,暗入故关深。

惆怅梅花落,山川不可寻。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孤独的城市中笛声回荡在树林间,与寒冷的霜砧声断断续续相和。
夜晚的月光洒下,仿佛羌人的泪水,秋风吹过,让老将的心更加苍老。
静静地走过寒冷的营垒,月色暗淡地深入古老的关隘深处。
心中充满惆怅,如同梅花飘落,再也找不到熟悉的山川景象。

注释

孤城:形容城市孤立无援或荒凉。
笛满林:笛声弥漫在树林中。
霜砧:寒冷天气中捣衣的声音。
羌泪:可能象征思乡之情或哀愁。
老将心:年迈的将领的心。
寒垒:寒冷的军营壁垒。
故关:古老的边关。
梅花落:象征离别或寂寥。
山川不可寻:指远方的故乡或景色难以追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孤独与哀愁的情感氛围,通过对长城边塞景象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作者深沉的历史感和个人情怀。

"孤城笛满林,断续共霜砧"一句,以一种空旷而又萧瑟的声音,传达出边塞之地的寂寥与荒凉。"夜月降羌泪,秋风老将心"则更进了一步,将月光、秋风与古战场联系在一起,透露出一股淡淡的悲凉和怀旧。

"静过寒垒遍,暗入故关深"这两句诗,以一种沉稳而又含蓄的手法,把读者带入到了历史的深处,那些曾经的繁华与战火,如今只剩下空寂的长城和苍凉的山川。

最后两句"惆怅梅花落,山川不可寻"则是对整个场景的点睛之笔。梅花在这里不仅仅是一种自然景象,而是作者情感的一种寄托,那些无法寻觅的往事和消逝的时光,都在这飘零的梅花中得以凄凉地表达。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边塞风光的描写,传递出一种历史沧桑、物是人非的深沉情感。

收录诗词(159)

杨巨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后改名巨济。初为张弘靖从事,由秘书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凤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生年,据方崧卿《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

  • 字:景山
  • 籍贯: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
  • 生卒年:789

相关古诗词

冬夜陪丘侍御先辈听崔校书弹琴

雪满中庭月映林,谢家幽赏在瑶琴。

楚妃波浪天南远,蔡女烟沙漠北深。

顾盼何曾因误曲,殷勤终是感知音。

若将雅调开诗兴,未抵丘迟一片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卢郎中拜陵遇雪蒙见召因寄

南宫使者有光辉,欲拜诸陵瑞雪飞。

蘋叶已修青玉荐,柳花仍拂赤车衣。

应同谷口寻春去,定似山阴带月归。

寒冷出郊犹未得,羡公将事看芳菲。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古意赠王常侍

绣户纱窗北里深,香风暗动凤凰簪。

组紃常在佳人手,刀尺空摇寒女心。

欲学齐讴逐云管,还思楚练拂霜砧。

东家少妇当机织,应念无衣雪满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圣恩洗雪镇州寄献裴相公

天借春光洗绿林,战尘收尽见花阴。

好生本是君王德,忍死何妨壮士心。

曾贺截云翻栅远,仍闻斸冻下营深。

井陉昨日双旗入,萧相无言泪湿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