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慢.早春偕钱筱南登滕王阁

看江上,惊涛练卷,万里寒色。

兴废都成往劫,登临况是倦客。

恨水远山遥乡树隔。

带落照、点点帆樯,共乱鸦、飞去渐如墨。

天在浪花中白。望极。闷怀未许消释。

算今古、儿女英雄恨,并作潮和汐。

但雾沈香梦,烟埋陈迹。

问谁不朽,歌舞场,几辈才人游历。

高处有、浮云千叠。蛟龙气、抚剑叹息。

倚残醉、苍茫自岸帻。

倩热泪、飘洒谁边,付玉笛、西风吹向寥空滴。

形式: 词牌: 浪淘沙慢

鉴赏

这首《浪淘沙慢·早春偕钱筱南登滕王阁》是清代词人黄燮清的作品,描绘了早春时节登临滕王阁所见的壮丽景色以及词人内心的情感波澜。词的开篇以“看江上”起笔,描绘了江面上惊涛骇浪,万里寒色,展现出江景的雄浑与辽阔。接着,“兴废都成往劫”表达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词人以“倦客”自比,流露出旅途劳顿和人生无常的感伤。

“恨水远山遥乡树隔”进一步深化了思乡之情,夕阳下,点点帆樯与乌鸦飞逝,画面凄凉,如同水墨画一般。词人将个人的愁绪融入自然景象,感叹时光流逝和人事变迁。“天在浪花中白”一句,以浪花中的天空象征人生的短暂与无常。

“望极。闷怀未许消释”表达了词人心中的郁结难以排解,他思考古今英雄儿女的共同遗憾,这些情感如同潮汐般起伏不定。接下来,词人借雾气和烟尘隐喻历史的沉寂,追问谁能永恒,唯有滕王阁这样的名胜,见证了无数才子佳人的过往。

“高处有、浮云千叠”描绘了滕王阁的高峻,词人抚剑长叹,感叹英雄气概在岁月中消磨。最后,词人借“热泪”、“玉笛”和“西风”,寄托了自己深沉的情感,让泪水随风飘洒,显得孤独而哀婉。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景抒情,寓言寄志,展现了词人对历史、人生和自然的独特感悟,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收录诗词(236)

黄燮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剧作家。原名宪清。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

  • 字:韵甫
  • 号:韵珊
  • 籍贯:又号吟香诗舫主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东风第一枝.立春

雪霁灯前,寒销笛里,匆匆忽换时序。

蕙心易长愁根,柳枝更添恨绪。

凭高极目,问不出、春来何处。

看大江、暖翠浮空,渐活万山烟树。

前岁约、探芳俊侣。今岁作、浪游倦旅。

艳辰偏在天涯,旧盟又辜绣户。

芳华如水,怕闷损、玉台情素。

便画船、归趁东风,已是绿阴飞絮。

形式: 词牌: 东风第一枝

法曲献仙音.题管夫人画大士像

鸥去亭荒,雁来江冷,画笔犹留千古。

写竹光阴,散花身世,愁根忏除能否。

待稽首慈云里。东风谩飞絮。忍回数。

换沧桑、梦尘残劫,何况是、春水影中儿女。

一曲念家山,悔当时、生向东土。

玉镜非台,问莲花、庄在何处。

愿心经持诵,修到雪衣鹦鹉。

形式: 词牌: 法曲献仙音

减兰.隔院闻弦管声

舞红歌翠。酒座寻常拼一醉。醉也瞢腾。

不解伤心不会听。锦毹春艳。帘外梅花偏冷澹。

花是愁根。生怕重销笛里魂。

形式: 词牌: 减字木兰花

淡黄柳.梦堤柳数株,丝丝欲绿,如在冥濛烟水边也。用白石韵为之

空濛写影。鹅粉飘芳陌。金缕初裁风恻恻。

掩映谁家绣槛。前度流莺定能识。嫩阴寂。

江南未寒食。锁烟雨、谢娘宅。甚离魂、化作销魂色。

料得蛾眉,怕因春瘦,先画楼台怨碧。

形式: 词牌: 淡黄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