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黄柳.梦堤柳数株,丝丝欲绿,如在冥濛烟水边也。用白石韵为之

空濛写影。鹅粉飘芳陌。金缕初裁风恻恻。

掩映谁家绣槛。前度流莺定能识。嫩阴寂。

江南未寒食。锁烟雨、谢娘宅。甚离魂、化作销魂色。

料得蛾眉,怕因春瘦,先画楼台怨碧。

形式: 词牌: 淡黄柳

鉴赏

这两首诗都是描绘春天景色和情感的作品,具有清新婉约的风格。

第一首诗中,“空濛写影”和“鹅粉飘芳陌”描绘了春雨蒙蒙,花朵飘香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朦胧而诗意的氛围。“金缕初裁风恻恻”则通过细腻的描写,暗示春风的轻柔与衣物的薄透,给人以春意盎然之感。“掩映谁家绣槛”进一步描绘了春景中的私家院落,增添了神秘与温馨的气息。诗人借“流莺识旧路”表达对往昔的怀念,而“嫩阴寂”则写出江南早春的宁静。“江南未寒食”点明时节,暗示着淡淡的离愁。

第二首诗《淡黄柳》以“梦堤柳数株,丝丝欲绿”开篇,形象地写出柳树在烟雨中萌发新绿的情景,与白石词派的清雅格调相吻合。“如在冥濛烟水边也”进一步强化了画面的朦胧美。诗人运用“锁烟雨、谢娘宅”来寄托情感,寓情于景,表达了深深的思恋之情。“甚离魂、化作销魂色”直接抒发了离别之苦,而“料得蛾眉,怕因春瘦,先画楼台怨碧”则通过想象对方因思念而消瘦的形象,表达了对对方的深深牵挂和无尽的哀怨。

总体来说,两首诗都以春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景,同时融入了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沉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236)

黄燮清(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剧作家。原名宪清。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

  • 字:韵甫
  • 号:韵珊
  • 籍贯:又号吟香诗舫主
  • 生卒年:1805~1864

相关古诗词

浪淘沙.鸣鸾路访南唐御道

柳外旧鸣珂。艳迹消磨。家山游戏换笙歌。

断送南朝烟月里,天子愁多。辇道更谁过。

山影颦蛾。梦中亭子问红罗。

落尽梅花人不管,无奈春何。

形式: 词牌: 浪淘沙令

暗香.忆西园栯梅,用石帚韵调

冻烟暝色。补小楼画本,一枝长笛。

夜静月寒,天付幽香美人摘。

如此溪山最好,偏耽误、词笺吟笔。

便算有、驿使携来,离恨落琴席。乡国。路寂寂。

怕细数梦痕,翠藓堆积。凤筝暗泣。

倚竹娟娟忍追忆。

江上归期未准,应望断、潇湘愁碧。问点点、清泪影。

可能寄得。

形式: 词牌: 暗香

探春慢.忆梅有序

村与云深,路随香远,闲鸥三两寻到。

暗水通桥,疏篁阴屋,世外人家春早。

篱落横琴坐,乍惊起、空山幽鸟。

醉看万玉成烟,一轮红衬残照。

何事天涯倦旅,偏岁暮未归,信音绵缈。

月里元宵,雪前人日,孤负旧游怀抱。

愁听江城笛,总簸弄、相思清晓。

一度花期,匆匆还又过了。

形式: 词牌: 探春慢

水调歌头.春雨浃旬,钱筱南茂才符祚寄词见忆,次韵奉酬

江上雨成例,二月少晴时。

柳枝东面风紧,千缕总飘西。

不见梦中芳草,但见镜中新涨,寒重燕归迟。

淡墨写离怨,还带泪痕题。寂寥况,惟有我,素心知。

绿珠穿作,红豆相慰在天涯。

早是梅花开过,又是杏花消损,莫误海棠期。

待约看山去,依旧翠眉低。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