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至凤山作

秉铎才输制锦多,六年七邑笑奔波。

有狐半为荒城废,无虎因知政畏苛。

问字经谁横北面,閒行犬共吠东坡。

海滨亦是弦歌地,善教其如富庶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鉴赏

此诗《初至凤山作》由清代诗人吴玉麟所作,描绘了诗人初到凤山时的所见所感。首句“秉铎才输制锦多”以“秉铎”喻指自己,表达了虽有教育之才却未能施展,与“制锦”相比略显不足的自谦之意。接着“六年七邑笑奔波”一句,透露出诗人过往在多个地方辗转奔波,岁月已逝,但并未因此而感到疲惫或沮丧。

“有狐半为荒城废”一句,借狐狸的踪迹暗示凤山部分地区的荒凉与废弃,反映出当地社会经济状况不佳。而“无虎因知政畏苛”则通过比喻,说明了当地政治环境的严苛,使得民众不敢轻易表达自己的意见或行动,形成了一种压抑的社会氛围。

“问字经谁横北面”一句,可能是指诗人询问当地文化传承的情况,或是寻找能够传授知识的智者。而“閒行犬共吠东坡”则以自然界的景象,隐喻了诗人闲适自在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暗示了当地民风淳朴,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最后,“海滨亦是弦歌地,善教其如富庶何”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凤山这片海滨地区文化的肯定,同时提出了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良好教育的问题,既是对现实的反思,也是对未来发展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新环境的观察与感受,也蕴含了对社会、文化以及教育问题的深入思考,体现了清代文人士大夫关注民生、心系国家的家国情怀。

收录诗词(10)

吴玉麟(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龙眼

黄里裹冰肤,累累若贯珠。

谁将龙刮目,未许荔称奴。

益智神能健,清心暑可驱。

更怜嘉树荫,霜雪总无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放纸鸢

海阔天空不碍飞,青霄直上挂晴晖。

高排阊阖凌千仞,俯阚沧溟小四围。

健翮当秋鹏路远,遥情隔水雁书稀。

好风借得吹嘘力,始信人间线索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留别诸耆老

瀛洲鸡犬好桑田,俗美敦庞自昔年。

讲让型仁期以后,还淳返朴望如前。

云山恋别留风雨,书剑随行隔海天。

多谢攀辕诸父老,从来不选大青钱。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澎湖九日登高(其一)

曾闻海外有仙山,无那蓬莱是此间。

断岭排衙分远近,平冈列障抱湾环。

几人蜡就堪游屐,何处云深可扣关。

岛屿纵横三十六,扶筇指点且开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