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南思洞庭水,北想雁门关。
稻粱俱可恋,飞去复飞还。
这首诗以雁为载体,抒发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之情。首句“南思洞庭水”,诗人遥望南方,想象着洞庭湖的广阔与宁静,心中充满了对那片土地的深深眷恋。接着,“北想雁门关”,视线转向北方,雁门关的雄伟与险峻勾起了他对遥远边疆的遐想。这两句通过空间的对比,展现了诗人思绪的广阔与深远。
“稻粱俱可恋”一句,诗人将情感聚焦于雁的生存状态,稻谷与粮食是雁在迁徙途中不可或缺的补给,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生命需求的尊重。“飞去复飞还”,则描绘了雁群迁徙的场景,它们在天空中自由翱翔,时而南飞,时而北返,象征着生命的循环与自由的追求。这一句也暗含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感慨,以及对自由与回归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雁的形象,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生活哲理和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远方的深切思念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思考,体现了南北朝时期文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特感悟。
不详
周颙孙。年十岁,通《老子》、《周易》,十五补国子生。起家梁太学博士。累迁国子博士,于士林馆讲授,听者倾朝野。博学,善谈玄及占候,兼明释典,当世名僧亦多请质疑滞。侯景占建康,附景为太常,掌礼仪。后投元帝,授黄门侍郎,迁左户尚书,加散骑常侍,校雠秘府图籍。入陈,累迁侍中、尚书右仆射。侍东宫讲《论语》、《孝经》。撰有《周易讲疏》等
德星犹未动,真车讵肯来。
行行访名岳,处处必留连。
遂至一岩里,灌木上参天。
忽见茅茨屋,暧暧有人烟。
一士开门出,一士呼我前。
相看不道姓,焉知隐与仙。
夜静琼筵谧,月出杏坛明。
香烟百和吐,灯色九微清。
五岳移龙驾,十洲回凤笙。
目想灵人格,心属羽衣轻。
蕙肴荐神享,桂醑达遥诚。
熙然聊自得,挹酒念浮生。
商声传后出,龙吟郁前吐。
情断山阳舍,气咽平阳坞。
胡骑争北归,偏知别乡苦。
羁旅情易伤,零泪如交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