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乾隆皇帝在秋日游览玉泉山西侧,香山的景象。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国家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的感慨。
首句“策马玉泉西,言至香山游”,以动态的行进描绘出皇帝出游的情景,马蹄声与山林的静谧形成对比,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
接着,“香山亦岂遥,阔别忽岁周”两句,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虽然香山并不遥远,但一年的时间已经过去,暗示了皇帝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和对时间的珍惜。
“属我事奠远,军书待勤筹”则点明了皇帝作为君主的责任,军国大事需要他亲自筹划,体现了其治国理政的忙碌与重要性。
“遐壤既归顺,止戈惟怀柔”两句,展现了皇帝对边疆稳定和民族团结的重视,通过“止戈”(停止战争)和“怀柔”(以仁德安抚)的政策,实现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宁。
“值此万几暇,时佳正清秋”描述了皇帝在繁忙政务之余,选择在清爽宜人的秋季出游,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同时也表达了对当前政治局面的满意。
“翠峰迎面展,未至气先投”描绘了山峰的美丽景色,还未到达目的地,就已经感受到了清新的空气和美好的景色,进一步渲染了出游的愉悦心情。
“大野华黍风,穰穰复油油”通过描写广阔的田野上,金黄的稻谷随风摇曳,呈现出丰收的景象,表达了对农业丰收的喜悦之情。
“眷彼场圃间,早熟已毕收”关注于农事,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动成果的认可和赞赏。
“丰年我莫知,鸡犬觉繁稠”则从侧面反映了国家的富足,不仅人感受到丰收的喜悦,连鸡犬也似乎感受到了繁荣的气息。
最后,“三时廑心曲,一晌舒眉头”表达了皇帝对国家大事的忧虑和对暂时放松的渴望,而“所乐良在兹,或匪嘉兵侔”则强调了皇帝真正的快乐在于国家的和平与百姓的幸福,而非战争的胜利。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乾隆皇帝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国家治理的深思,还蕴含了他对人民生活的关怀以及对和平稳定的追求,是一首充满人文关怀和治国智慧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