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沧浪池水碧生春,当日临池玉作人。
故物流传遗泽在,龙泓凤咮未为珍。
这首诗《沧浪池砚图》由元末明初诗人王祎所作,描绘了沧浪池中的一方砚台,通过生动的笔触展现了砚台与池水的和谐之美,以及历史的沉淀与传承。
首句“沧浪池水碧生春”,以“碧”字点出池水的清澈与生机勃勃的春意,仿佛能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从画面中溢出,引人入胜。次句“当日临池玉作人”,运用比喻手法,将临池的人比作玉雕,不仅赞美了人的高洁与优雅,也暗示了池边人物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融。
后两句“故物流传遗泽在,龙泓凤咮未为珍”,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前半句“故物流传遗泽在”表达了对过去美好事物的怀念与传承,强调了文化与历史的延续性。后半句“龙泓凤咮未为珍”则以“龙泓”和“凤咮”象征着珍贵的事物或人才,但在此处并未直接将其视为珍宝,可能暗含着对真正价值的反思,即真正的价值往往不在于外在的物质或名声,而在于其内在的意义与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沧浪池砚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与艺术的融合之美,更蕴含了对历史、文化传承以及价值观念的深刻思考。
不详
(yī)[公元一三二一年至一三七三年](一作袆),后依外祖父居青岩傅。生于元英宗至治元年,卒于明太祖洪武五年,年五十二岁。幼敏慧。及长,师柳贯、黄溍,遂以文章著名。太祖召授江南儒学提举。后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洪武初,诏与宋濂为总裁,与修元史。书成,擢翰林待制。以招谕云南,死于节,谥忠文。祎著有《王忠文公集》二十四卷,及大事记续编,《四库总目》又曾重修革象新书,并传于世
朝罢銮坡春昼闲,籀书飞白恣挥翰。
多因遗墨淋漓后,写作虚篁木石看。
赤日黄尘遍九垓,故山无日不兴怀。
西溪精舍君归看,书带春深绿绕斋。
春满扬州廿四桥,何人骑鹤听吹箫。
琼花芍药犹閒事,且访平山旧柳条。
庭外红梅艳染坯,径边绿橘密悬杯。
老妻指点分明说,是子为官出后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