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芙蓉三首(其二)

却假青腰女剪成,绿罗囊绽綵霞呈。

谁怜不及黄花菊,只遇陶潜便得名。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翻译

却借来青腰女子的手,剪裁出精致的图案。
绿色的罗纱袋中,绽放出如同彩霞般的美丽花朵。

注释

却:反而。
假:借助。
青腰女:形容年轻女子。
剪成:剪裁成形。
绿罗囊:绿色的丝织口袋。
绽:绽放。
綵霞:彩霞。
呈:展现。
谁怜:谁能怜惜。
不及:比不上。
黄花菊:菊花的一种,因其在秋季开放,黄色如金,故称。
只:只有。
遇:遇到。
陶潜:东晋诗人,以爱菊闻名。
便得名:就能获得名声。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木芙蓉花的诗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和艺术表达。"却假青腰女剪成,绿罗囊绽綵霞呈"两句中,“青腰女”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仙女,她们用蓝色衣裳象征着天空,用“剪成”来形容木芙蓉花的娇嫩与精致,如同由仙女亲手裁制。绿罗囊则是比喻芙蓉花瓣如细丝织就的罗网,綵霞呈指的是绣出五彩斑斓如同云霞一般,这些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切感受和丰富想象。

"谁怜不及黄花菊,只遇陶潜便得名"两句则表达了一种对比之美。黄花菊虽然同样是秋天的花朵,但它们未能获得人们广泛的喜爱和赞赏。而木芙蓉却因被著名诗人陶潜所欣赏而声名大噪,这里诗人通过对比,强调了文学艺术对于美好事物传颂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古代文人的崇敬之情。

整首诗通过鲜活的语言和独特的意象,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面,更深层次地探讨了文学与美学之间微妙而深刻的关系。

收录诗词(209)

黄滔(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晚唐五代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福建文坛盟主”、闽中“文章初祖”。《四库全书》收《黄御史集》10卷,附录1卷

  • 字:文江
  • 籍贯:莆田城内前埭(今荔城区东里巷)
  • 生卒年:840~911

相关古诗词

木芙蓉三首(其三)

须到露寒方有态,为经霜裛稍无香。

移根若在秦宫里,多少佳人泣晓妆。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东林寺贯休上人篆隶题诗

师名自越彻秦中,秦越难寻师所从。

墨迹两般诗一首,香炉峰下似相逢。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冬]韵

出京别同年

一枝仙桂已攀援,归去烟涛浦口村。

虽恨别离还有意,槐花黄日出青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元]韵

去扇

城上风生蜡炬寒,锦帷开处露翔鸾。

已知秦女升仙态,休把圆轻隔牡丹。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