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北山寺二首(其二)

白云苍藓尚知心,野径荒泉许重寻。

一马出城元近近,万松藏寺已深深。

同游似觉无先到,半醉谁知政独吟。

十度重阳如瞬息,足知往古与来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翻译

白云覆盖的青苔似乎懂得我的心意,荒野小径和隐秘泉水等待着再次探寻。
独自骑马出城,其实并不遥远,万株松树环绕的寺庙已深藏其中。
一同游玩仿佛觉得谁也没有先到,半醉中我独自吟唱。
十个重阳节转眼即逝,足以明白过去与现在的快速更迭。

注释

白云:形容天空中的云朵。
苍藓:青苔,生长在石头或老树皮上的绿色植物。
野径:荒郊野外的小路。
万松藏寺:众多松树围绕的寺庙。
政:通'正',意为恰好,正好。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传统节日,有登高赏菊习俗。
瞬息:形容时间极短,瞬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山古寺的幽静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中所蕴含的情感和哲理。开篇“白云苍藓尚知心”表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感应与理解,白云、苍藓都是大自然的象征,通过它们来暗示诗人的内心世界。“野径荒泉许重寻”则是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追求。

接着,“一马出城元近近,万松藏寺已深深”描绘了诗人独自骑马离城,来到了一处被众多松树所围绕、隐秘而深远的古寺。这里的“深深”不仅形容了空间之远,也表达了心灵之幽静。

中间四句“同游似觉无先到,半醉谁知政独吟。十度重阳如瞬息,足知往古与来今。”则是诗人在山寺中与友人的共游体验,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他们仿佛没有达到任何特定的目的,只是在自然中尽情享受;半醉之时,诗人独自吟唱,似乎只为自己而歌。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和艺术的自由态度。

最后,“十度重阳如瞬息,足知往古与来今。”则是对时间流逝速度的感慨,以及通过自然之变化来领悟历史变迁和永恒不变哲理的体验。诗人似乎在告诫自己,也是在告诫读者,要深刻理解时间的价值以及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连续性。

总体而言,这首诗以清新淡雅的笔触,表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命哲理的深刻领悟。

收录诗词(2864)

方回(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 字:万里
  • 号:虚谷
  •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 生卒年:1227—1307

相关古诗词

九日北山寺二首(其一)

松阴佳处路宜迟,裹袖寒鞭马上垂。

邂逅同倾九日酒,凄凉暗诵十年诗。

试回白首思前事,未觉青山减旧时。

节后骚英应好在,煮茶更与野僧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九日归自南山

山寒小雨晴,落叶献秋声。

酒可诸僧共,诗须此老评。

钩帘脩竹净,辟户远江横。

相送依依意,丹青画不成。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九日有感再书

荒山过雨薄寒新,洗尽西风扇底尘。

萍梗江湖今故国,干戈天地几遗民。

向来佳节都如梦,不谓衰年剩此身。

草草儿曹一杯酒,谁欤可与话酸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九日约冯伯田王俊甫刘元煇

山雨初开一望之,似无筋力可登危。

每重九日例凄苦,垂七十年更乱离。

今岁江南犹有酒,吾曹天下谓能诗。

肯来吊古酣歌否,恰放黄花一两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