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有感再书

荒山过雨薄寒新,洗尽西风扇底尘。

萍梗江湖今故国,干戈天地几遗民。

向来佳节都如梦,不谓衰年剩此身。

草草儿曹一杯酒,谁欤可与话酸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荒山经过雨水洗礼,凉意清新,仿佛洗去了西风中的尘埃。
我在漂泊江湖中,如今身处异乡,如同故国的浮萍,战争让世间多少人成为流离失所的难民。
往昔的美好节日如今都如梦境般虚幻,没想到垂暮之年只剩我孤身一人。
匆匆忙忙的宴席上,一杯酒下肚,又有谁能共我诉说人生的艰辛?

注释

荒山:偏远的山岭。
过雨:经过雨水。
薄寒新:微凉而清新。
洗尽:清除干净。
西风:秋风。
扇底尘:扇子下的尘埃,比喻世事纷扰。
萍梗:像浮萍一样随波逐流。
故国:故乡。
干戈:战争。
遗民:流离失所的人民。
佳节:美好的节日。
如梦:像梦一样。
衰年:晚年。
剩此身:只剩下自己。
草草:随便,粗略。
儿曹:年轻人,这里指聚会的人。
酸辛:辛酸苦楚。

鉴赏

这首诗是方回在宋末元初时期创作的,题为《九日有感再书》。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繁华岁月的怀念,以及对个人命运和时代变迁的深沉感慨。

"荒山过雨薄寒新,洗尽西风扇底尘。" 这两句通过描绘荒山在秋雨后的清新景象,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清洁与纯净,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外界纷扰尘世的超然态度。

"萍梗江湖今故国,干戈天地几遗民。" 这两句中,“萍梗”指的是水草丛生,常用来比喻流离失所之人,而“干戈”则形容兵器的锋利,这里借以描绘战乱频仍、生灵涂炭的景象。诗人通过这样的写法,表达了对故国江山变迁和民众遭遇苦难的哀痛。

"向来佳节都如梦,不谓衰年剩此身。" 这两句则是诗人对往日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感叹,以及面对个人生命力衰退、只剩下孤独一身的无奈和悲凉。

最后,"草草儿曹一杯酒,谁欤可与话酸辛。" 这两句中,“草草”形容时间的匆忙流逝,而“儿曹”则是一种亲昵之称,诗人通过自问,表达了寻找知音难、愿意倾诉衷肠之苦的心境。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却蕴含深沉的情感和哲理,是一篇充满个人情怀与时代忧虑的佳作。

收录诗词(2864)

方回(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 字:万里
  • 号:虚谷
  •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 生卒年:1227—1307

相关古诗词

九日约冯伯田王俊甫刘元煇

山雨初开一望之,似无筋力可登危。

每重九日例凄苦,垂七十年更乱离。

今岁江南犹有酒,吾曹天下谓能诗。

肯来吊古酣歌否,恰放黄花一两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九日即事

閒居九日意何穷,落木长江感旧同。

佳句致多惟杜老,良辰专美只陶翁。

为问从人游戏马,何如对物咏来鸿。

无萸无菊无螃蟹,亦可随宜酒一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九日汪元卿送酒亦有相拉者以病嗽不出

紫兰黄菊园丁送,亦有邻翁送酒来。

何忽于斯须煮药,不然夫岂怯衔杯。

登高朋友空相觅,抱病情怀未易开。

过了重阳更堪醉,霜天螃蟹小春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九日诗冯伯田王俊甫刘元煇杨泰之见和复次韵二首(其二)

归来誓墓学羲之,政坐机张触处危。

久已光芒韬巨阙,更能文采眩长离。

奏书方朔三千牍,饮酒渊明二十诗。

索米长安饥欲死,何如终保傲霜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