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疾走笔詶韩愈书问

一卧三四旬,数书惟独君。

愿为出海月,不作归山云。

身上衣频寄,瓯中物亦分。

欲知强健否,病鹤未离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翻译

我已卧病长达四十多天,众多书籍唯有你相伴。
我愿化作海上明月,不愿成为归隐山间的浮云。
身上的衣物常常由你寄来,杯中的物品也与你分享。
想知道我是否还健康,就看那只病鹤是否仍在群体之中。

注释

一卧:形容长期卧病。
三四旬:四十多天。
数书:众多书籍。
愿为:希望成为。
出海月:比喻远离尘世的纯洁存在。
归山云:指归隐山林的人或物。
身上衣:身上的衣物。
频寄:常常寄送。
瓯中物:杯中的东西,可能指信物或食物。
亦分:也与你分享。
强健:身体健康。
否:否定,不。
病鹤:生病的鹤,常用来象征人的身体状况。
未离群:没有离开群体,即还在人群中。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所作,名为《卧疾走笔诮韩愈书问》。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孤独和对友人的思念。他在病中,对书籍的沉浸如同与朋友相伴,而这种情感的深度,只有韩愈能理解。

“一卧三四旬,数书惟独君。”这里,诗人表达了自己长时间卧病在床,唯一的慰藉来自于书籍和对友人的思念。数字“三四”常用来形容数量很多,但不具体,这里暗示了诗人阅读书籍的频繁和广泛。

“愿为出海月,不作归山云。”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向往之情,愿意化身为能越过海洋的明月,而不是只能在本山中飘逸的浮云。这是诗人渴望与朋友相见的心理写照。

“身上衣频寄,瓯中物亦分。”这里反映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和对友情的珍视。尽管身体不适,但仍旧惦记着要将自己的衣物和瓯中的物品(可能是书籍、字画等)送给远方的朋友,这种举动体现了深厚的情谊。

“欲知强健否,病鹤未离群。”最后两句诗人通过对比来表达自己虽然身体不适,但仍旧保持着与众不同的精神状态。这里的“病鹤”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诗人的自况,即便是生病,也还没有脱离同伴,依然与他们心灵相通。这也暗示了诗人渴望得到友人关怀和支持的心情。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书籍的沉迷、对朋友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状态的反映,展现了诗人在病中独特的情感世界和深厚的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408)

贾岛(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汉族。早年出家为僧。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 字:浪(阆)仙
  • 号:无本
  • 籍贯: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
  • 生卒年:779~843年

相关古诗词

和孟逸人林下道情

四气相陶铸,中庸道岂销。

夏云生此日,春色尽今朝。

陋巷贫无闷,毗耶疾未调。

已栽天末柏,合抱岂非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咏怀

纵把书看未省勤,一生生计秖长贫。

可能在世无成事,不觉离家作老人。

中岳深林秋独往,南原多草夜无邻。

经年抱疾谁来问,野鸟相过啄木频。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夜喜贺兰三见访

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

泉聒栖松鹤,风除翳月云。

踏苔行引兴,枕石卧论文。

即此寻常静,来多秖是君。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夜集田卿宅

朗咏高斋下,如将古调弹。

翻鸿向桂水,来雪渡桑乾。

滴滴玉漏曙,翛翛竹籁残。

曩年曾宿此,亦值五陵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