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咏史八首(其八)》由明代诗人胡应麟所作,通过对比历史人物,展现了对功名利禄的不同态度与价值观。
首句“田巴辨稷下,缓颊摧千人”,描绘了田巴在稷下学宫的辩论场景,他以从容不迫的言辞,巧妙地驳倒了众多对手,展现了卓越的辩才。这句诗通过田巴的形象,暗示了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权力斗争中,智慧与口才的重要性。
接着,“邹生馆碣石,五德何缤纷”两句,将视角转向了邹衍,这位著名的阴阳家,他在碣石山留下了关于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五德之说纷繁复杂,象征着古代哲学思想的丰富多样性和深邃性。这里通过邹衍的典故,表达了对古代文化智慧的赞叹。
“夸夫乐惊世,小人恒共群”则揭示了人性中的两种极端:一种是追求名声、乐于引起社会关注的夸夸其谈者;另一种则是随波逐流、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小人。这两句话通过对比,强调了个人品格与行为选择的重要性。
“谁明白马喻,徒擅雕龙勤”这一句,借用“马喻”(即马援的“马革裹尸”之志)和“雕龙勤”(比喻文学创作的勤奋),表达了对真正有志于事业、不为虚名所累的高尚人格的赞美,同时也对那些仅仅追求文采华丽而忽视实质内容的文人提出了批评。
最后,“岂若鲁连子,笑谈却秦军。成功不受赏,万乘如浮云”将话题引向了战国时期的鲁仲连,他以其机智和勇气,帮助赵国解除了危难,但拒绝了赵王的封赏,视权位如浮云。这不仅体现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也反映了作者对于淡泊名利、追求精神自由的价值观的推崇。
综上所述,《咏史八首(其八)》通过一系列历史人物的故事,探讨了智慧、道德、名利之间的关系,以及对高尚人格的颂扬,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和对理想人格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