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咏怀诗二十七首(其十九)

愦愦天公晓,精神殊乏少。

一郡催曙鸡,数处惊眠鸟。

其觉乃于于,其忧惟悄悄。

张仪称行薄,管仲称器小。

天下有情人,居然性灵夭。

形式: 古风 押[筱]韵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庾信的作品,属于拟古体裁,通过模仿古人的风格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全诗描绘了一种深夜未眠、心事重重的情景。

"愦愦天公晓,精神殊乏少。"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在凌晨时分仍然清醒,精神疲惫的状态。这里的“愦愦”形容天快要亮的样子,而“精神殊乏少”则表明诗人的精力已经耗尽,只剩下极少的精神支持。

"一郡催曙鸡,数处惊眠鸟。" 这两句通过描写鸡鸣和鸟叫声来强调时间的紧迫和环境的喧闹。这里的“一郡”指的是整个地区,而“数处”则意味着在多个地方都能听到这种声音。

"其觉乃于于, 其忧惟悄悄。"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周围环境和自己的烦恼都是清醒且深沉的感受。“其觉乃于于”中的“于于”是一个叠词,形容一种微妙而又明确的感觉,而“其忧惟悄悄”则强调这种忧虑是静默且深刻的。

"张仪称行薄,管仲称器小。" 这两句引用了古代两个著名人物的评价:“张仪称行薄”指的是战国时期纵横家张仪以其外交手腕轻巧而著称,而“管仲称器小”则是指春秋末年齐国宰相管仲(即管子)被认为器量狭小。诗人通过这两个例子,可能是在反思自己的处境和能力。

"天下有情人,居然性灵夭。"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界上那些有情感的人的理解和同情,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自己命运的无奈与接受。“居然”意味着尽管如此,“性灵夭”则是一种对生命短暂和易逝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古典文化的引用,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和深沉的思想。

收录诗词(323)

庾信(南北朝)

成就

不详

经历

小字兰成。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 籍贯:北周时期
  • 生卒年:513—581

相关古诗词

拟咏怀诗二十七首(其二十)

在死犹可忍,为辱岂不宽。

古人持此性,遂有不能安。

其面虽可热,其心长自寒。

匣中取明镜,披图自照看。

幸无侵饿理,差有犯兵栏。

拥节时驱传,乘亭不据鞍。

代郡蓬初转,辽阳桑欲乾。

秋云粉絮结,白露水银团。

一思探禹穴,无用鏖皋兰。

形式: 古风 押[寒]韵

拟咏怀诗二十七首(其二十一)

倏忽市朝变,苍茫人事非。

避谗应采葛,忘情遂食薇。

怀愁正摇落,中心怆有违。

独怜生意尽,空惊槐树衰。

形式: 古风

拟咏怀诗二十七首(其二十三)

斗麟能食日,战水定惊龙。

鼓鞞喧七萃,风尘乱九重。

鼎湖去无返,苍梧悲不从。

徒劳铜雀妓,遥望西陵松。

形式: 古风 押[冬]韵

拟咏怀诗二十七首(其二十四)

无闷无不闷,有待何可待。

昏昏如坐雾,漫漫疑行海。

千年水未清,一代人先改。

昔日东陵侯,唯见瓜园在。

形式: 古风 押[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