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人

台阳膏腴地,一岁或三熟。

可怜草地人,不得饱糜粥。

里正催租来捉人,林投有洞去藏身。

昼伏夜归饥不忍,归来惟对甑中尘。

曩者城中来,曾见城中客。

峨峨称大家,丹艧间金碧。

丰衣美食如山积,不如卖女图朝夕。

使侬莫作沟中瘠,女事贵人两有益。

吁嗟乎,坠茵坠溷不可知,飞絮飞花岂有择。

君不见,石濠别,幽怨声,流民图,凄凉色。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草地人》由清代诗人李华所作,描绘了底层人民在苛捐杂税下的悲惨生活。诗中通过对比台阳膏腴之地与草地人的命运,展现了社会不公与贫富差距的鲜明对比。

首句“台阳膏腴地,一岁或三熟”描绘了肥沃土地上一年能收获三次的富饶景象,反衬出下文草地人的贫困生活。接着,“可怜草地人,不得饱糜粥”直接点明了草地人的困苦,他们无法享受到丰盛的食物。

“里正催租来捉人,林投有洞去藏身”描述了官府征税的严苛,迫使草地人不得不逃入深山以避祸。而“昼伏夜归饥不忍,归来惟对甑中尘”则进一步展示了他们的生活状态——白天躲藏,夜晚回家,饥饿难忍,家中只有尘土相伴。

“曩者城中来,曾见城中客。峨峨称大家,丹艧间金碧。丰衣美食如山积,不如卖女图朝夕。”这一段通过对比城中富人与草地人的生活,揭示了社会阶层的分化和贫富悬殊。城中富人们丰衣足食,生活奢华,而草地人为了生存,不惜将女儿卖与他人。

“使侬莫作沟中瘠,女事贵人两有益。”表达了对草地人处境的同情,希望他们不要沦落至如此悲惨的地步,同时暗示了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低下。

最后,“吁嗟乎,坠茵坠溷不可知,飞絮飞花岂有择。”诗人感叹,无论是高贵还是低贱,都难以预料未来,就像飘落的花瓣和灰尘一样,没有选择的余地。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对比,反映了清代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以及对当时社会不公的批判。

收录诗词(2)

李华(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乌烟鬼

乌烟鬼,少年状貌真魁伟。

如何转盼须臾尔,变化魌魑难向迩。

可怜昼亦如夜时,生亦如死期。

寄言三五少年子,莫向红尘作鬼嬉。

乌鬼含冤白鬼笑,故鬼前驱新鬼啸。

风雨回首一灯昏,数点青燐犹照耀。

区区蛮触越南都,令行禁止风霜俱。

白日如镜照寰宇,鬼乎何处藏其躯。

形式: 古风

道光三十年秋八月在台湾府署评石头记成作七律三章志喜(其一)

说石头经廿四春,龙沙万里上鲲身。

棹声鞭影都圆梦,雪送花迎各助神。

斩断六根原是假,归来一笑却成真。

借观羲画尊麟笔,腐史于今有后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道光三十年秋八月在台湾府署评石头记成作七律三章志喜(其二)

名教扶持自问难,谈情书上著铅丹。

平生差可斯吾信,未死居然此事完。

古月一轮含妙象,梅花数点破春寒。

辟开儿女全忠孝,人兽关头豁大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道光三十年秋八月在台湾府署评石头记成作七律三章志喜(其三)

心血于焉用斗量,笔花生彩墨花香。

独燃一炬成秦火,横扫浮云见太阳。

著论不随无鬼没,问年原比鍊都长。

老身杯酒同诗祭,事业欣欣托渺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