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张秘丞劝驾

一纸黄书举茂才,使君后挽复前推。

似闻太史占奎宿,先敕天官起蛰雷。

唐世科场先进士,汉家郊庙要抡魁。

白头乡老殷勤处,西望旗铃送喜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翻译

一张黄色的荐书选拔秀才,官员们前后推举不停歇。
似乎听说太史预测了星宿,提前命令天官唤醒冬眠的雷声。
唐朝科举考试优先录取进士,汉家祭祀天地需要选拔佼佼者。
白发苍苍的老人们充满期待,向西遥望旗铃带来佳音报喜。

注释

一纸:一张。
黄书:推荐信。
茂才:秀才。
使君:官员。
后挽:后面推举。
前推:前面推举。
太史:古代天文官。
奎宿:星宿名。
敕:命令。
天官:天文学家。
起蛰雷:唤醒冬眠的雷声(比喻开考的信号)。
唐世:唐朝时期。
科场:科举考场。
先进士:优先录取的进士。
汉家:汉代。
郊庙:郊外和宗庙的祭祀。
抡魁:选拔魁首。
白头乡老:白发老人。
殷勤:满怀期待。
西望:向西眺望。
旗铃:旗帜上的铃铛,象征喜庆。
送喜来:带来喜讯。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场科举考试的盛况,语言雄浑,意境辉煌。开篇“一纸黄书举茂才”,便点出了选材的重要性,展现了选拔人才的庄重气氛。紧接着,“使君后挽复前推”则是对考官严格把关的形象描绘,显示出科场中严谨而公正的考试过程。

“似闻太史占奎宿,先敕天官起蛰雷”两句,通过太史占卜和天官启动仪式的描述,不仅营造了超凡脱俗的氛围,而且也反映出古人对科举考试的重视程度,如同重大典礼一般。

“唐世科场先进士,汉家郊庙要抡魁”则是对历史上科举制度的肯定和颂扬,表明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崇。这里的“抡魁”一词,意味着选拔人才,如同选择珍奇之物一般慎重。

最后,“白头乡老殷勤处,西望旗铃送喜来”两句,转换了情境,从科举考试的紧张氛围过渡到考生及家人期待结果的心情。乡老们的殷勤关切和对好消息的期盼,都通过“白头”的形象传达出来,而“西望旗铃送喜来”则是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总体而言,此诗不仅展示了科举考试的庄严与重要,也反映出古人对知识分子的尊重和社会对于人才选拔的期待。通过诗人的笔触,我们仿佛能感受到那一段历史时期的文化氛围和人们的情感世界。

收录诗词(4805)

刘克庄(宋)

成就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经历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 字:潜夫
  • 号:后村
  • 籍贯:福建莆田
  • 生卒年:1187~1269

相关古诗词

次韵张秘丞皱玉诗

雨湿红裳靡待秋,摘来深愧木瓜投。

祗今陈紫无真本,比昔姚黄胜一筹。

聊荐金盘蠲渴肺,不烦绮席啭歌喉。

圣朝仁远停包贡,赖有公诗为拔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次韵李仓春游一首

秧马从今渐可行,林鸠未好便呼晴。

敢云使者乘轺传,聊为君王式耦耕。

有一日留忧职旷,无三宿恋觉身轻。

此生不复持高论,愿友台佟与尚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次韵使君劭农一首

朱幡奉诏省春耕,扫去阴霾旋放晴。

应有罗敷随马看,不烦桃叶渡江迎。

棠阴民各为封植,木德侯方体发生。

少借一年天肯否,要看穑宝得秋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次韵实之二首(其二)

向来岁月半投闲,莫叹朝朝苜蓿盘。

身后芬芳聊自诳,眼前腥腐饱曾餐。

虫鸡一笑何须较,花鸟相疏恐被弹。

清议自为儒者设,未应羁束老黄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