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二月春风澹荡时,旅人虚对海棠梨。
不如寄与星郎去,想得朝回正画眉。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旅人在二月春风温和时刻,对着庭前的海棠梨花感到无限情思。海棠梨作为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它不仅代表了春天的到来,也带有一丝孤独与离别的情愫。
诗人通过“虚对”二字,传达出旅人的寂寞心境,他似乎在与这静默无言的花朵交流着什么。然而,这份情感并非是为了自己,而是想要将之寄托出去。这一点在后文中得到了明确——“不如寄与星郎去”。
“星郎”此处多指远方的亲人或挚友,诗人希望这枝海棠梨能够代替自己的情感,穿越空间和时间,抵达那位心上人的身边。这里体现了古人通过物品寄托情思的一种传统文化心理。
最后两句“想得朝回正画眉”,则是对收花者的心理描摹。诗人设想着当那位远方的人在清晨接到这枝海棠梨时,应该正是在精心梳妆打扮,包括画眉。这不仅展示了收花者的喜悦,更象征了一份期待和美好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情往来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的丰富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不详
中国唐代诗人。乳名冬郎。陕西万年县(今樊川)人。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曾即席赋诗送其姨夫李商隐,令满座皆惊,李商隐称赞其诗是“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889年),中进士,初在河中镇节度使幕府任职,后入朝历任左拾遗、左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翰林学士
愁来却讶天凉早,思倦翻嫌夜漏迟。
何处山川孤馆里,向灯弯尽一双眉。
朦胧犹记管弦声,噤㾕馀寒酒半醒。
春暮日高帘半卷,落花和雨满中庭。
一炷心香洞府开,偃松皱涩半莓苔。
水清无底山如削,始有仙人骑鹤来。
抬镜仍嫌重,更衣又怕寒。
宵分未归帐,半睡待郎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