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枝村寻置草堂地夜宿赞公土室二首(其二)

天寒鸟已归,月出人更静。

土室延白光,松门耿疏影。

跻攀倦日短,语乐寄夜永。

明燃林中薪,暗汲石底井。

大师京国旧,德业天机秉。

从来支许游,兴趣江湖迥。

数奇谪关塞,道广存箕颍。

何知戎马间,复接尘事屏。

幽寻岂一路,远色有诸岭。

晨光稍曚昽,更越西南顶。

形式: 古风

翻译

天气寒冷,鸟儿已经归巢,月亮升起,人们更加宁静。
土屋内洒进明亮的月光,松木门边投下稀疏的光影。
白天攀登疲惫,觉得时间短暂,夜晚谈笑,时光显得漫长。
明亮的火把在树林中燃烧,黑暗中汲取石井里的水。
大师在京都曾居住,品德和技艺出众,如同天机般深藏不露。
自古以来,支许这样的隐士游历江湖,志趣与常人不同。
命运多舛,被贬到边关,但道义广大,如箕山颖水般坚守。
没想到在战乱之中,还能远离尘世纷扰。
这次隐秘的探索并非一条路,远处的景色延伸到众多山岭。
清晨曙光微弱,更向西南的山顶攀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夜景图,诗人在寒冷的冬夜中寻访朋友的土室,并且留宿下来。诗中的意境分为几个层面:

"天寒鸟已归,月出人更静。" 这两句写出了夜晚的宁静与寒冷,鸟儿已经归巢,人们也更加安静。

"土室延白光,松门耿疏影。" 描述了朋友的土室接受着稀薄的月光,而松门投下参差不齐的树影。

"跻攀倦日短,语乐寄夜永。" 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日短夜长的感慨,以及与朋友谈话时的快乐和希望这种美好时光能够延续下去。

"明燃林中薪,暗汲石底井。"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火堆在林间燃烧,井水在石下流淌,显示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

"大师京国旧,德业天机秉。从来支许游,兴趣江湖迥。数奇谪关塞,道广存箕颍。" 这几句可能是在赞扬朋友的品格和他们共同的过往,以及对于未来探索的期待。

"何知戎马间,复接尘事屏。幽寻岂一路,远色有诸岭。晨光稍曚昽,更越西南顶。" 最后几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和尘世烦恼的无奈,以及对于继续探索未知道路的决心。

这首诗通过对夜晚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友谊和未来探索的深情。

收录诗词(1462)

杜甫(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草堂纪念

  • 字:子美
  • 籍贯: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
  • 生卒年:712-770

相关古诗词

西阁曝日

凛冽倦玄冬,负暄嗜飞阁。

羲和流德泽,颛顼愧倚薄。

毛发具自和,肌肤潜沃若。

太阳信深仁,衰气欻有托。

欹倾烦注眼,容易收病脚。

流离木杪猿,翩跹山颠鹤。

用知苦聚散,哀乐日已作。

即事会赋诗,人生忽如昨。

古来遭丧乱,贤圣尽萧索。

胡为将暮年,忧世心力弱。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气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㸌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莫,况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倾动昏王室。

梨园子弟散如烟,女乐馀姿映寒日。

金粟堆南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萧瑟。

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形式: 古风

观打鱼歌

绵州江水之东津,鲂鱼鱍鱍色胜银。

渔人漾舟沈大网,截江一拥数百鳞。

众鱼常才尽却弃,赤鲤腾出如有神。

潜龙无声老蛟怒,回风飒飒吹沙尘。

饔子左右挥双刀,脍飞金盘白雪高。

徐州秃尾不足忆,汉阴槎头远遁逃。

鲂鱼肥美知第一,既饱欢娱亦萧瑟。

君不见朝来割素鬐,咫尺波涛永相失。

形式: 古风

观薛稷少保书画壁

少保有古风,得之陕郊篇。

惜哉功名忤,但见书画传。

我游梓州东,遗迹涪江边。

画藏青莲界,书入金榜悬。

仰看垂露姿,不崩亦不骞。

郁郁三大字,蛟龙岌相缠。

又挥西方变,发地扶屋椽。

惨澹壁飞动,到今色未填。

此行叠壮观,郭薛俱才贤。

不知百载后,谁复来通泉。

形式: 古风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