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感事二十六首(其二十四)

云无一缕干明月,桥有千寻卧渌波。

料得人间无此景,中秋对月兴如何。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歌]韵

翻译

天空中没有一丝云彩,只有明亮的月光洒落
桥身长垂在碧绿的波光中,仿佛沉睡

注释

云:指天空中的云彩。
干:形容云彩完全消失。
明月:明亮的月亮。
千寻:极言桥的长度,形容桥很长。
卧:这里形容桥像人躺在水面。
渌波:清澈的波浪。
料得:料想,推测。
人间:人世间。
无此景:没有这样的景象。
中秋: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对月:对着月亮。
兴如何:兴致会怎样,心情如何。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画面:皎洁的明月高悬天际,云层轻盈,没有一丝干扰,使得月光洒满大地。长桥如龙,静静地横卧在碧绿的波光之上,显得悠长而祥和。诗人想象这样的景象在人间是极为罕见的,特别是在中秋佳节,人们对着明亮的圆月,心中会涌起何种感慨和情怀呢?

诗人邵雍以简洁的笔触,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让人感受到中秋之夜的清幽与诗意。他并未直接描述自己的情感,而是通过景物的描绘引发读者的共鸣,让读者自行体会那份对月的深深思索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整首诗寓情于景,富有哲理,体现了宋代理学崇尚自然、追求内心平静的思想。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天津感事二十六首(其二十三)

前朝无限贵公卿,后世徒能记姓名。

唯此天津桥下水,古今都作一般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天津感事二十六首(其二十二)

隋唐而下贵公卿,近世风波走利名。

借问天津桥下水,当时湍急作何声。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天津感事二十六首(其二十一)

着身静处观人事,放意闲中鍊物情。

去尽风波存止水,世间何事不能平。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庚]韵

天津感事二十六首(其二十)

绕堤杨柳轻风里,隔水楼台细雨中。

酒放半醺重九后,此时情味更无穷。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