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李梦发韵

梦回诗思不胜清,卧听幽禽两啭更。

窗角界金分月色,山腰鸣玉漱溪声。

欲行且住心还适,久雨新晴眼倍明。

莫为浮名废真赏,较来何重亦何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梦境中的诗意无比清新,躺在床上聆听幽静的鸟儿对唱。
月光如金色的边框洒在窗户的一角,山腰间传来玉石般的溪流潺潺声。
想要前行又想停留,心中感到舒适,久雨初晴,眼前的世界格外明亮。
不要为了虚名而放弃真正的欣赏,相比之下,什么更重要,什么又更轻浮?

注释

梦回:梦中返回。
诗思:诗意的思绪。
不胜清:难以抵挡的清新。
卧听:躺着聆听。
幽禽:幽静的鸟儿。
两啭更:两只鸟儿交替鸣叫。
窗角:窗户的角落。
界金:划分出金色的边缘。
月色:月光。
山腰:山腰处。
鸣玉漱溪声:像玉石般清脆的溪流声。
欲行:想要出发。
且住:暂且停留。
心还适:心情舒畅。
久雨新晴:雨后放晴。
眼倍明:眼睛格外明亮。
浮名:虚名。
废真赏:放弃真正的欣赏。
何重:什么更重要。
何轻:什么更轻浮。

鉴赏

这首诗是一幅生动的山居图景,诗人以淡定从容的笔触描绘出一个宁静的夜晚和清新的早晨。

"梦回诗思不胜清"表达了诗人在梦醒后的清晨,对于诗的思考和感受已经达到了一种难以超越的纯净境界。"卧听幽禽两啭更"则是夜晚的宁静被远处鸟鸣声打破,这里的"两啭更"传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夜的深沉。

接下来的"窗角界金分月色,山腰鸣玉漱溪声"描绘了一幅画面:窗外是斜照的月光,而山中则是清澈的溪水声,这里诗人用了"界"和"漱"两个动词,将视觉与听觉的美妙结合,展现了一个宁静而又生机勃勃的自然环境。

"欲行且住心还适,久雨新晴眼倍明"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在准备外出时,他选择了暂停下来,让自己的心灵得到休息和调整。"久雨新晴"形容了一段时间以来的阴雨过后突然放晴,这样的自然变化让诗人感觉到一种豁然开朗,眼前的景色也变得更加明亮。

最后的"莫为浮名废真赏,较来何重亦何轻"是诗人的感慨。他提醒自己不要为了虚名而错过了真正的美好,也不要在物非所值的比较中迷失方向。这里"浮名"指的是世俗的名誉和地位,而"真赏"则是内心的喜悦和满足。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的情怀,深邃而不失温婉的笔法,展现了诗人对于山居生活的向往与享受,以及他对内外世界的深刻感悟。

收录诗词(1042)

王之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籍贯:庐州濡须

相关古诗词

用陈阜卿劝农韵呈宣城太守(其二)

欲知人意喜,万户郁炉烟。

纱帽花垂额,金卮酒到莲。

岁丰端可卜,农劝竞相传。

往矣南阳政,今追召父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用陈阜卿劝农韵呈宣城太守(其一)

何处催耕早,宣城刺史先。

旗麾明晓市,耒耜遍晴川。

道路欢声接,樽罍丽景鲜。

似闻携百榼,分饷及高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田间夜归有作示王觉民二首(其二)

江上秋来忆少牢,龟肠尤觉病诗饕。

调和索似三分酱,澒洞看如八斗糟。

水怪重增风势恶,湘灵难禁雁声高。

何当一雨洗烟月,为放清光归我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田间夜归有作示王觉民二首(其一)

风云踪迹付扁舟,水竹生涯寄一丘。

世故举同鸡抱鸭,物情无怪马生牛。

百年半向愁中老,万事常从酒到休。

莫爱得官轻得句,争如饱食对吟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