胪唱恭纪

雷霆贯耳一书生,二百年来此继声。

到手何曾关梦想,及身始觉触心惊。

君恩已重难云报,亲训常殷敢自轻?

犹是寻常三载过,细思何以副科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诗《胪唱恭纪》由清代诗人刘绎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沉的思考,展现了书生对于功名与责任的深刻感悟。

首联“雷霆贯耳一书生,二百年来此继声”,开篇即以雷霆之声喻指书生在追求功名道路上的坚韧与决心,同时暗含着对传统教育和文化传承的尊重与继承。书生虽为个人,却代表了世代学子的共同追求,其声音在历史长河中回响,激励着后来者不断前行。

颔联“到手何曾关梦想,及身始觉触心惊”,转折处揭示了书生在实现功名后内心的复杂感受。从“梦想”到“心惊”,反映了功名并非简单的追求目标,而是伴随着自我认知的深化和对现实世界的深刻理解。书生在实现梦想的同时,也意识到其中蕴含的责任与挑战,内心产生了触动与警醒。

颈联“君恩已重难云报,亲训常殷敢自轻?”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君恩与亲训,分别代表了国家与家庭对书生的期望与教诲。书生深知自己肩负着回报国家与尊重家庭传统的重任,不敢轻易忽视这些教导。这一联表达了书生对于自身角色定位的清醒认识以及对于责任的敬畏之心。

尾联“犹是寻常三载过,细思何以副科名”,以时间的流逝作为背景,反思过去三年的学习与成长。书生意识到,虽然时间匆匆,但每一步都应踏实地为自己的科名(科举考试中的成绩)负责。这一联强调了过程的重要性,提醒人们不应仅关注结果,而应注重每一阶段的努力与进步。

整体而言,《胪唱恭纪》通过书生的内心独白,展现了其在追求功名过程中对自我、家庭、国家的深刻思考与责任感。诗中既有对传统价值观的尊重,也有对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的深刻洞察,体现了清代文人对于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复杂思考。

收录诗词(1135)

刘绎(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散馆后请假南归,途中述怀四首(其一)

十年重许到金銮,迭荷生成再服官。

曾乏文章资拜献,猥邀天鉴属单寒。

闻言何啻褒纶綍,奏赋依然接凤鸾。

莫怪书生惊宠遇,受恩深处报恩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散馆后请假南归,途中述怀四首(其二)

昔年曾现宰官身,更著儒冠几度春。

书读已迟还待补,名浮其实要相宾。

漫将文字酬知己,自领生徒学古人。

廊庙山林同此志,早从薄宦见吾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散馆后请假南归,途中述怀四首(其三)

一第何曾易重轻,独惭无以答升平。

仰高才觉当头近,得路犹防信足行。

只恐京尘衣化素,不嫌官况水同清。

此身忧乐诚何事,世俗徒夸衣锦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散馆后请假南归,途中述怀四首(其四)

早慰门闾望眼悠,好风天上送归舟。

彩衣新着花争艳,绫饼重圆月正秋。

长愿寿筵增鹤算,更从恩宴说鳌头。

毛生自有私心喜,为报君亲志待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