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赠王山人良材二绝(其二)”为题,出自明代诗人王世贞之手。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展现了对王山人的独特赞美。
首句“尔貌孤山雪里春”,将王山人的容貌比作冬日山中的一抹春色,暗示其虽身处清寒之地,却依然保持着内心的温暖与生机,如同冬雪中绽放的春花,给人以希望和活力。这里的“孤山雪”不仅描绘了环境的清冷,也隐喻了王山人的独立人格和超凡脱俗的气质。
次句“能抛玉骨染缁尘”,通过“玉骨”与“缁尘”的对比,进一步凸显了王山人的高洁品质。玉骨象征着纯洁无瑕的内在,而缁尘则代表世俗的污浊。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王山人能够坚守自我,不被外界的诱惑所侵蚀的赞赏之情。
后两句“悬知不作毛生手,却误江妃自写真”,运用了两个典故。“毛生手”源自《庄子·外物》中的故事,比喻技艺高超,能够模仿自然造化;“江妃”则是古代传说中的水神,常与美丽、纯净相联系。这两句诗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对王山人不仅技艺高超,更具备高尚品德的肯定。同时,也暗示了王山人如同江妃一般,不仅外表美丽,内心更是纯净无瑕,是值得尊敬和赞美的对象。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王山人形象的细腻描绘和丰富联想,展现了诗人对其高尚品格和卓越才华的高度评价,同时也流露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