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朱熹所作的《游天池》。诗中描绘了诗人三次登临天池的壮丽景象和内心的情感波动。
首句“三年落星渚,北望天池山”,诗人以三年为时间跨度,描述了自己在落星渚上眺望天池山的情景,表达了对天池山的向往之情。接着,“临风几浩叹,欲往无飞翰”两句,诗人面对自然美景,心生感慨,想要前往却无法飞翔,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自身局限性的无奈。
“今朝复何朝,陟此青云端”两句,诗人感叹今日之行如同梦幻,登上了青云之上,暗示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超越现实的渴望。“高寻已奇绝,俯瞰何其宽”则描绘了从高处俯瞰的壮观景象,展现了天池的广阔与壮美。
“西穷濂溪原,东尽湓城关”两句,诗人通过地理方位的描述,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天池的美景与周边的地理环境相融合,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渺然沧波外,淮山碧连环”则描绘了远处海浪与山脉相连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深远辽阔的意境。
最后,“我意殊未极,更思出尘寰”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追求和向往,希望超越尘世的束缚,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何当驾轻鸿,八表须臾间”则是对理想状态的憧憬,想象自己驾驭轻盈的大雁,瞬间穿越广阔的天地。
“视此长江水,滔滔傥西还”结尾两句,诗人以长江水为喻,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过去时光的怀念。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超越现实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