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天池

三年落星渚,北望天池山。

临风几浩叹,欲往无飞翰。

今朝复何朝,陟此青云端。

高寻已奇绝,俯瞰何其宽。

西穷濂溪原,东尽湓城关。

渺然沧波外,淮山碧连环。

我意殊未极,更思出尘寰。

何当驾轻鸿,八表须臾间。

视此长江水,滔滔傥西还。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朱熹所作的《游天池》。诗中描绘了诗人三次登临天池的壮丽景象和内心的情感波动。

首句“三年落星渚,北望天池山”,诗人以三年为时间跨度,描述了自己在落星渚上眺望天池山的情景,表达了对天池山的向往之情。接着,“临风几浩叹,欲往无飞翰”两句,诗人面对自然美景,心生感慨,想要前往却无法飞翔,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自身局限性的无奈。

“今朝复何朝,陟此青云端”两句,诗人感叹今日之行如同梦幻,登上了青云之上,暗示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超越现实的渴望。“高寻已奇绝,俯瞰何其宽”则描绘了从高处俯瞰的壮观景象,展现了天池的广阔与壮美。

“西穷濂溪原,东尽湓城关”两句,诗人通过地理方位的描述,进一步扩展了视野,将天池的美景与周边的地理环境相融合,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渺然沧波外,淮山碧连环”则描绘了远处海浪与山脉相连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深远辽阔的意境。

最后,“我意殊未极,更思出尘寰”两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追求和向往,希望超越尘世的束缚,达到更高的精神境界。“何当驾轻鸿,八表须臾间”则是对理想状态的憧憬,想象自己驾驭轻盈的大雁,瞬间穿越广阔的天地。

“视此长江水,滔滔傥西还”结尾两句,诗人以长江水为喻,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过去时光的怀念。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超越现实的追求。

收录诗词(1440)

朱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字:元晦
  • 号:晦庵
  • 籍贯:云谷老
  • 生卒年: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相关古诗词

观野灯

飞萤腐草寻常事,作底兹山独耀芒。

须信地灵资物化,金膏随处发明光。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山北纪行十二章章八句(其一)

祗役庐山阳,矫首庐山阴。

云峰不可觌,碧涧何由寻。

昨朝解印章,结友同窥临。

尽彼岩壑胜,满兹仁知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山北纪行十二章章八句(其二)

窥临事若何,请从圆通说。

逶迤山门路,悄茜踪篁列。

溪仍侯家名,屋是孱王设。

何救黍离歌,喟焉伤覆辙。

形式: 古风 押[屑]韵

山北纪行十二章章八句(其三)

行逢石门雨,解骖寒涧东。

朝隮锦绣谷,俯仰春冥濛。

悬泉忽淙琤,杂树纷青红。

屡憩小亭古,幽探思无穷。

形式: 古风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