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北纪行十二章章八句(其三)

行逢石门雨,解骖寒涧东。

朝隮锦绣谷,俯仰春冥濛。

悬泉忽淙琤,杂树纷青红。

屡憩小亭古,幽探思无穷。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朱熹在山中行进时所见的雨景与自然风光。首句“行逢石门雨”,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偶遇山间雨景的情境,一个“逢”字,既表现了自然界的偶然性,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感知。接着,“解骖寒涧东”,描述了诗人停车于寒冷的山涧旁,准备深入探索的场景,透露出一种不畏艰难、亲近自然的精神。

“朝隮锦绣谷,俯仰春冥濛。”这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将早晨阳光照耀下的锦绣谷与春日朦胧的景象进行对比,展现出山谷在不同时间的美丽变化,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叹之情。“朝隮”即朝霞,“冥濛”则形容雾气弥漫的景象,两者结合,营造出一幅色彩斑斓、层次丰富的画面。

“悬泉忽淙琤,杂树纷青红。”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山中的自然景观。悬泉的流淌声与泉水撞击石头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动听的自然乐章。而“杂树纷青红”则展示了山林中树木的多样性和丰富色彩,既有深绿的常青树,也有鲜艳的花朵,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屡憩小亭古,幽探思无穷。”最后两句写诗人多次在古老的小亭中休息,每一次停留都引发了他对自然、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这里的“幽探”不仅指对自然之美的探索,更暗含了对内心世界的深入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审美价值的作品。

收录诗词(1440)

朱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字:元晦
  • 号:晦庵
  • 籍贯:云谷老
  • 生卒年: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相关古诗词

山北纪行十二章章八句(其四)

竦身长林端,策足层崖表。

仰瞻空界阔,俯叹尘寰小。

天池西嵌崟,佛手东窈窕。

杖屦往复来,凭轩瞰归鸟。

形式: 古风 押[筱]韵

山北纪行十二章章八句(其六)

深寻两林间,清波贯华屋。

莲社有遗踪,草堂非旧筑。

脩廊馀故刻,好丑杂珉玉。

亦复记经行,深惭后人读。

形式: 古风

山北纪行十二章章八句(其七)

行轩复东骛,祠城当晚游。

胡然冠盖集,不尽心期幽。

夜厌百谷喧,旦失千峰稠。

出门有遗恨,回首空绸缪。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山北纪行十二章章八句(其八)

山水诚乃奇,云谁究终始。

昙远亦何人,神君岂其鬼。

东西妄采获,诬谄共恢诡。

百世踵谬讹,彝伦日颓圮。

形式: 古风 押[纸]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