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月三首(其二)二日雨

昨朝阴雾埋元日,向晓寒云迸雨声。

莫道人为无感召,从来天意亦分明。

安危他日须周勃,痛哭当年笑贾生。

坐对残灯愁彻夜,静听晨鼓报新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守仁的《元月三首(其二)二日雨》描绘了元月初二阴雨连绵的景象,以及诗人由此引发的感慨。首句“昨朝阴雾埋元日”形象地写出前一日阴霾笼罩,元日(春节)的喜庆气氛被压抑,而“向晓寒云迸雨声”则进一步渲染了清晨雨势之大。诗人通过自然景象暗示人事的不如意。

接着,“莫道人为无感召,从来天意亦分明”表达了人的情感和命运并非孤立,上天自有其安排,暗示着即使在困境中,也应坚信天意和自身的感应。诗人以历史人物为喻,将自己比作周勃,期待在未来的安危中有所作为,同时也借贾生的典故,以苦笑面对当下的困境,表明对时局的忧虑。

尾联“坐对残灯愁彻夜,静听晨鼓报新晴”描绘了诗人独自面对孤灯,彻夜难眠的情景,表达了深深的忧虑和对新一天晴朗的期盼。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面对逆境时的坚韧与哲思。

收录诗词(564)

王守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幼名云,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字:伯安
  • 号:阳明
  • 生卒年: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相关古诗词

丰城阻风

北风休叹北船穷,此地曾经拜北风。

勾践敢忘尝胆地?齐威长忆射钩功。

桥边黄石机先授,海上陶朱意颇同。

况是倚门衰白甚,岁寒茅屋万山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春日游齐山寺用杜牧之韵二首(其二)

倦鸟投枝已乱飞,林间暝色渐霏微。

春山日暮成孤坐,游子天涯正忆归。

古洞湿云含宿雨,碧溪明月弄清辉。

桃花不管人间事,只笑山人未拂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重游开元寺戏题壁

中丞不解了公事,到处看山复寻寺。

尚为妻孥守俸钱,至今未得休官去。

三月开元两度来,寺僧倦客门未开。

山灵似嫌俗士驾,溪风拦路吹人回。

君不见富贵中人如中酒,折腰解酲须五斗。

未妨适意山水间,浮名于我亦何有。

形式: 古风

谒伏波庙二首(其二)

楼船金鼓宿乌蛮,鱼丽群舟夜上滩。

月绕旌旗千嶂静,风传铃柝九溪寒。

荒夷未必先声服,神武由来不杀难。

想见虞廷新气象,两阶干羽五云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