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纸衣道者颂

觉性圆明无相身,莫将知见妄疏亲。

念异便于玄体昧,心差不与道为邻。

情分万法沈前境,识鉴多端丧本真。

如是句中全晓会,了然无事昔时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示纸衣道者颂》由唐代诗人本寂所作,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探讨了觉性、知见、心念、情感与道的关系。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对比手法,旨在引导读者深入理解内在精神世界的微妙之处。

首句“觉性圆明无相身”点明了觉性的本质——圆融而明亮,没有固定的形相,暗示了超越物质世界的精神存在。接着,“莫将知见妄疏亲”则告诫人们不要因为知识和见解而疏远了内心的觉性,强调了知见与觉性之间的关系并非对立,而是需要相互融合。

“念异便于玄体昧,心差不与道为邻”两句进一步阐述了思想和心灵状态对精神境界的影响。不同的念头可能导致对真理的迷失,偏离了道的正轨。这里通过“念异”与“心差”的对比,强调了纯净心灵的重要性。

“情分万法沈前境,识鉴多端丧本真”指出情感和认知的复杂性可能使我们陷入表象之中,丧失了对事物本质的洞察。情感的牵绊和多样的认知方式可能会遮蔽我们对真理的直接感知。

最后,“如是句中全晓会,了然无事昔时人”总结了全诗的核心思想,即在理解这些道理后,内心会变得清明,如同过去的无知之人得到了启蒙。这句话表达了通过深刻反思和领悟,个体能够实现精神上的觉醒和成长。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探讨了精神追求与现实世界的关系,鼓励读者超越表面现象,深入探索内在的觉性与真理。

收录诗词(13)

本寂(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五相偈(其一)

白衣须拜相,此事不为奇。

积代簪缨者,休言落魄时。

形式: 偈颂 押[支]韵

五相偈(其二)

子时当正位,明正在君臣。

未离兜率界,乌鸡雪上行。

形式: 偈颂

五相偈(其四)

王宫初降日,玉兔不能离。

未得无功旨,人天何太迟。

形式: 偈颂 押[支]韵

五相偈(其五)

混然藏理事,眹兆卒难明。

威音王未晓,弥勒岂惺惺。

形式: 偈颂